然而,这份初步报告并未揭示可能原因,只是确认了现场的事实。那么,一份完整的报告又是如何诞生的?它需要经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一切。
《初步报告》发布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许多人对其内容感到失望,因为它没有提供关于事故原因的线索。在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严格的规定和流程在工作。
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每次飞机事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调查。这包括在事故发生后的30天内提交“初步报告”,但如果已经有涉及直接影响航空器安全的事项,一有资料就必须立刻发布。此外,“初步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时间、地点、天气情况、飞机基本信息、损坏情况等基本资料。
当飞行事故发生时,相关机构和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在我国,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事发地区管理局和监管局组织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职能成立多个专业小组,如飞行组、适航组等。而出事国家也必须迅速通知航空器登记国、经营人所在国设计国制造国,并可委托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事故与征候调查组织进行调查。
此外,如果有一家中国航空公司执飞的航班坠落在中国境内,不仅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会派代表协助调查,而且波音公司也会派代表参与,以便更快地了解实际情况。此外,无论是在追究责任还是防止再次发生的情况下,都需要通过详尽而系统的分析来找出问题所在,而不是简单地指责某个人或单位。
至于黑匣子,它们记录了驾驶舱的声音以及飞机数据,但要从中提取信息并不容易。它们只是一部分线索,而非全部答案。为了全面了解情况,还需收集更多残骸,将其拼凑起来,从机械故障到每一片碎片边缘特征,都要仔细分析。甚至还需结合黑匣子数据,对整个事件进行模拟,以确定是否存在操作上的错误或问题解决方案的问题。
尽管如此,有时候,即使明确了一些因素,也仍然可能需要2到3年才能完全解开谜团。而ICAO要求所有成员国,在事故发生12个月内发布最终报告,如果不能,则每年的周年纪念日发布最新进展及提出任何安全问题的一份临时报告。这一切都是为了不再有下一次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