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强基工程的大力推动下,机器人成为衡量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机器人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还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为相关产业如人工智能、图象识别等提供了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对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赛迪顾问分析指出,工业机器人进入成熟期,而服务机器人尚处初期;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服务机器人有望成为蓝海新领域。核心零部件企业、协作型与软件算法重视的服务机构将获得更多投资机会。为了突破技术瓶颈,加大品牌影响力、提升软实力是关键。
新兴行业中,协作型机器人的柔性化带来生产环节新机会。它们小型化、高精度特点满足未来消费电子对需求和要求。而通过被示范训练学习执行任务的人-machine协作能进行编程并可视操作,为开拓新领域打基础。
技术上,国内企业可以借助于高速增长的专利数量推进高精度开发。在众多新兴下游领域,如烟草医药家电仓储五金石油化工等,其中塑料橡胶食品饮料制药等与民生相关行业将深入应用自动化智能绿色生产。
然而,在核心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及行业应用方面仍需突破瓶颈。国产核心零部件布局自主产品取代进口至关重要,本体研发加速扩展系统集成完善功能满足不同应用需求,同时各行各业需要提升数字化智能环境以应对现代化压力,这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