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强基工程的大力推动下,机器人成为了衡量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机器人的应用解决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不仅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如人工智能、图象识别等领域的快速增长。大力发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质量和效率,对于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赛迪顾问通过深入分析全球及中国的机器人行业现状、技术水平、趋势、投资热点与机会指出,工业机器人已进入成熟期,而服务机器人仍处于初期阶段;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并有望成为服务机器人的蓝海。核心零部件企业、协作型机器人企业以及重视软件和算法的服务机器人企业将获得更多投资机会。
然而,产业发展还需要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瓶颈,加大品牌影响力,以及重视软件与算法,以提升产业软实力。在新兴行业,如烟草、医药家电等领域,应用深化将是未来趋势。
从技术层面看,国内企业正在利用先进技术如图像识别来切入上游环节,与此同时,我国在专利数量上的快速增加也预示着更高精度、高要求方向发展。此外,由于这些技术依赖软件服务、半导体芯片和传感等硬件产品,这些都有助于国内企业快速进入上游开发环节,为实现绿色化生产提供支持。
而且,在众多新兴下游领域中,如塑料橡胶、高污染行业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将会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提出更高需求,从而推动其应用深入至这些新的场景中去。这对于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无论是在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或系统集成方面,都存在一些挑战,但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随着各个环节逐步完善,我国将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同时推动整个产业链向自主可控迈进,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