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经历了四十年飞速发展;自1997年“中欧智能交通论坛”以来,中国的智能交通技术已走过21个春秋,逐渐迈向快速迭代。随着国家计划的推进,如“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智能交通示范建设工程也相继展开。
在这场宏伟的探索之旅中,我们精选了近年来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智能交通示范建设工程,并深入剖析了它们背后的故事、成果以及对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璀璨辉煌的历史。
全国首批10个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示范
项目时间:2002-2005
背景:基于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研究》,科技部于“十五”期间设立重大专项——“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工程”。
北京:规划与实施方案研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北京科委资助,《北京ITS系统规划与实施方案研究》;二是科技部资助,《北京‘科技奥运’智慧管理系统》。
上海:研发适合上海大都市型快速道路管理系统,分布式信息中心及高速公路先进管理系统。
广州:建立公共平台,加强GPS/GIS公交调度、物流信息及车载设备开发。
深圳:完善城市管理、公共运营、信息发布等方面。
天津:实现驾驶员服务、奥林匹克路快捷控制和前行信息发布等功能。
成果:“全国首批10个城市智慧出行示范工程”的成功验收标志着我国在应用层面的大规模启动,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机会,同时促进了以智慧为核心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综合集成应用示范
项目时间:2006-2008
背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六个课题涵盖奥运、高铁网络不停车收费、新建远洋船舶监控等内容。承担单位由科技部指定并确定负责人后开展工作。
成果通过此次集成应用,不仅有效改善了环境,还提高了通行效率,对提升民众出行体验及政府治理水平产生积极作用,为我国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京津冀长三角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
项目时间:2007-2010
背景提出了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试点,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组织跨省市联网不停车收费试点建设,旨在打破传统刷卡模式,大幅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成果至今,我国ETC用户数超过2100万,小额交易达到日千万笔,对全面的电子支付体系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此举为高速公路高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