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云匣子”难以实现:深入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中的挑战
在飞机失事后,所有的目光都会聚焦于黑匣子上。黑匣子是航空飞行器中至关重要的设备,它记录了有关飞行过程的大量数据。一旦发生事故,黑匣子的数据将成为恢复事件原因的主要依据。
东航飞行事故后,人们期待着尽快找到这两个宝贵的证据。经过六天艰苦搜寻,终于在一个山谷里发现了这两颗珍贵的心脏。目前,这些黑匣子已经被送往北京进行译码分析。
寻找失事飞机的黑匣子从未简单过。在爆炸、火焰、水下或其他极端环境中,一小块金属装置能否幸存下来,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马航MH370号班机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其两颗黑匣子的踪迹到此为止。
随着AI、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日新月异,有些现代化飞机甚至配备了Wi-Fi功能,那么为什么不升级这些传感器,使其能够实时传输数据呢?这样做可以帮助专家更快地分析事故原因。如果想要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回到设计与特性上来考虑。
"金刚不坏"之身
许多人都听说过但不知晓,每架民用航空业用的有两个这样的心脏——FDR(Flight Data Recorder)和CVR(Cockpit Voice Recorder)。FDR记录的是有关飞机操纵状态的参数,而CVR则捕捉驾驶舱内的声音及相关背景噪音,如语音警告、操纵声音等。它们各自能保存一定时间,然后自动重头录制前两小时内容,以确保关键信息不会丢失。
为了保护这些心脏,它们必须具备巨大的耐撞击和高温能力,因此通常由钛钢制成,可以承受3400g强烈冲击,并在1100℃高温下保持30分钟。此外,由于可能落入深海,所以防水性也非常重要,要能承受20000英尺水深下的压力。
尽管如此,即使面临这么多挑战,当一次灾难发生时,应急信标会立即启动,不论是在陆地还是海底,都可发射信号30天。这就使得搜索人员使用信号接收装置来定位位置变得更加容易。
我们注意到,如果要让这些心脏变成“云 匣”,即实时跟地面交互,那么它必须改进设计以提升监控系统。但是,让它实现这一点并不是易事,因为它最基本要求就是保存数据,这也是其最核心功能之一。而硬件限制意味着如果增加实时传递模块,对电池寿命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保障至少30天工作情况的情况下,加装耗电量巨大模块显然不可取。
除了硬件成本的问题,还存在伦理层面的争议,比如隐私安全问题,更不能忽视网络连接质量的问题,即便是商用Wi-Fi,也经常遇到信号弱或者断连的情况,加之全球每天上千个航班在空中运行,这样的同步传输对航空公司来说几乎是不切实际的建议。
因此,将资源投入用于提高整体安全水平似乎是个更合理选择。
避免悲剧重演
调查一场空难并不轻松,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形很少见。大部分情况下,只有通过详尽研究才能揭开真相,但这种过程漫长且充满未知因素。一旦发现疑点,则需再次验证或重新采样以确认结果是否准确。
例如2014年马航MH370起降之后突然消失,从未找到遗骸或任何线索;2015年另一起马航MH17坠毁事件,因政治紧张而引发全面战争,最终导致整个区域被封锁,使得调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2020年科比安·布莱恩特( Kobe Bryant)去世那一年,他搭乘的一架直升机坠毁,我们看到了类似的搜救情景,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地面信息,他们只能尝试利用卫星图像来确定可能的事故地点。
无论如何,无数案例表明,无论是通过物理考古学还是科学方法,都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才能揭示真相。不仅如此,有时候还有一种可能性,即某些关键证据永远无法获得。这对于追求绝对安全的人来说,是一种残酷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次提醒我们,我们所处时代虽然科技迅速发展,但仍旧充满不确定性与危险。而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不断学习,从过去失败中吸取教训,为未来打造更加坚固的人工智能“云 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