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家电市场如同秋风静谧a股市场却似热血沸腾一年之计在于春家电销量平淡无奇而a股投资者则心潮澎

今年双11家电市场的安静背后:a股市场的热潮与家电产业的低谷

在a股市场如同春风拂面般活跃的时候,家电行业却像秋天的落叶,显得格外安静。然而,这种平静并非没有其深层次原因。尽管天猫和京东公布了创纪录增长,但许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的表现却令人琢磨。

究竟是双11大促对于家电市场和消费者的刺激作用逐渐减弱,还是家电厂商对此模式认同感下降?或者说,在这场大促中,有着不可言说的隐患和问题?

据掌握的信息显示,当年轻人纷纷拥抱智能生活时,一些中高端精品家电出现了强劲反弹。10月中旬起,主销产品便出现了阶段性的“断货”情况,而这些断货不仅限于某个品牌或型号,而是主要品牌主销产品持续性断货。

也就是说,不少家庭用户都知道,“买家电可以享受20%国补”,因此加速赶在双11之前进行提前消费。在这种背景下,大批品牌企业和精品家的销售量普遍增长,其业绩实现了“量利双增”。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厂商都能共享这一成果。竞争愈发激烈,不仅要拼价格,还要拼服务、营销执行力以及渠道完善性。而且,随着市场竞争升级,一些厂商被排除在主战场之外。

今年双11最明显的是竞争手段缺乏创新,只是依靠联手国家补贴一路降价让利,再度证明价格至关重要。而市场发展趋于稳定,没有大的冲击,只有肉搏混战。

因此,这一年的大赢者集中在各品类TOP3强或TOP5企业及品牌,以及阿里、京东等渠道巨头。此外,也有一部分乡镇经销商因无“国补”资格已半个月未开张。

为何今年双11不再如往常那样热闹?一方面,是由于消费疲软,上半年的618、下半年的双11都不再具有往日那种氛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消费热点提前启动,即以旧换新国补政策,使得原有的促销活动变得不那么必要,从而导致关注度自然降低。

最后,还存在一个两极分化现象,无论是在业绩上还是销售上,都呈现出生意好坏悬殊,因此整个市场看似平静,却实际上充满挑战与机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