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家电市场到底是怎么了?家电厂商到底在想什么,又在干什么?
今年双11大促,天猫、京东相继公布的成绩单,虽然没有发布具体的交易额等数字,只是表示取得“创纪录”的增长。但是,家电圈注意到,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的状态和表现,却显得很安静!
是双11大促对于家电市场和消费的刺激作用,一步步衰减了,没啥价值了?还是家电厂商们对于双11的作用和认同感下降了?或者说,双11对于家電产业存在哪些不可言说的隐患与问题?
家庭用户面临着“买家電可以享受20%國補”,加上“雙十一後就要用完”,所以加速赶在今年雙十一期间主动提前消费。具体来看,这年份雙十一對於市場有變化也有亮點,但眾多廠商仍然面臨著較大的轉型壓力。
第一,這年份雙十一,由於國補政策,加之主要品牌主銷產品價格讓利與優惠,大批品牌企業與精品產品出貨量普遍增加。第二,這年份雙十一熱度高、新舊消費熱情旺,但是廠商競爭激烈,不僅要拼產品、服務、讓利還要拼營銷執行力、渠道完善性,以及目標用戶精準覆蓋度。
第三,這年份雙十一市場競爭與消費變化依然明顯:熱銷品類不再傳統電視等大家電,而是清潔電器、生活電器;同時競爭手段沒有創新,就是廠商聯手國家補貼一路降價讓利,全程只拼價格舍利潤下的抄襲。
所以,這年份雙十一的大赢者并不很多,最终集中在各个品类TOP3强或TOP5企业及品牌。而且渠道方面,以阿里巴巴(淘宝)、京东为主角,并且拼多多与苏宁易购也还可以。但大量乡镇市场上的经销商,没有国补资格,则半个月未能开张。
那么,为何這年份單日購物節(Double 11)不如過去那麼熱鬧呢?
一方面,是由於消費降級以及整體消費疲軟,上半年的618已經沒有往常那種氛圍。在消費疲軟的情况下,无论是在 家電企業还是 商界,都自然就不再像往昔那样“大手筆投入”而是不热闹但有效果。
另一方面,这年的启动前,就已经开始提前引爆,那就是 家電 “以旧换新” 国补政策,将聚焦1级能效产品,因此,对于这些拥有国补资格的一线产品来说,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过是一场锦上添花的事情而已,所以热度自然就会大大降低。当两极分化现象变得非常严重时,即便有少数生意兴隆的地方,也难免会让整个市场变得平静,不再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