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理财获客需关注物品增值空间而非仅靠降费率

他认为,降低费率虽然可以暂时吸引客户,但并非长远之计。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更关心的是产品的收益率。如果收益率不能满足他们的预期,即使有额外的费率优惠,也难以留住这些客户。

最近,一些理财公司如农银理财、民生理财和华夏理财等,频繁地下调了旗下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幅度从5个基点到100个基点不等。这一系列措施是出于对收益可能下降导致客户流失的担忧。在调整业绩比较基准同时,这些公司也推出了减少管理费用的举措,有些甚至将费率直接降至0。

资产收益率下行是当前金融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对于这些理财公司而言,在市场利率持续走低、降息预期仍然存在以及“资产荒”的市场环境中,传统的理财产品很难再维持高收益。因此,他们如何吸引并保持更多客户,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作为一种营销策略,通过提供更优惠的费用结构来向客户让利确实能起到一定效果。不过,如果这种手段被过度使用,最终会导致企业正常盈利空间受压,从而影响整个行业乃至企业自身长远发展。尽管如此,对于如何吸引和保留客户,还需要更多深入思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考虑加强对市场动态和政策趋势的分析,以及提升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此外,还需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并通过定期发布报告等方式增强用户体验,使得用户更加倾向于长期持有与信任该平台。

此外,与科技创新紧密相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同样可以帮助开发新的业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选项,而互联网渠道则为其扩展销售网络提供了便捷途径。但无论采取何种策略,都必须坚守合规性与风险防控,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及市场认可。这才是通往成功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