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赌注重于雷军格力芯片需显著成功

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缺乏自主可控的芯片一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尽管中国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整体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尤其是在中兴通讯事件之后国内掀起了一股造芯热潮。然而,这种“冲动型”造芯是否真有实效,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2月2日,在中国企业领袖峰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发表了她的看法:“别人做芯片股价飙升,我一讲做芯片股价(格力电器)就跌了,因为我是真做。”这番话背后隐藏着对那些仅仅利用芯片概念炒作股价而非真心投入技术研发和生产的人们的批评。

构建自主品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巨大的资金投入以及时间上的耐心。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这样的投资回报周期过长且风险巨大,因此很少有企业真正投身于这一领域,而更多的是借助于这个概念炒作股票价格,从短期内获得利润。

然而,有些公司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导者。在华为的情况下,它默默地投入15年之久,用数百亿元白花花银子进行研发,最终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而海思作为华为旗下的半导体部门,其产品已经赢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并创下多项世界记录。

华为能够实现这一点,与其坚持不懈的研发投入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密切相关。此外,华为也坚信“板凳要坐十年冷”,即使面对困难时期也能保持耐心。这一点与董明珠关于将宁愿少活10岁也要把芯片造好的决心相呼应,她认为这是为了确保品质,不是盲目追求短期利益。

为了证明自己的决断正确,即使遭受股东和部分反对者的压力,董明珠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她表示虽然格力电器暂停股票分红,将利润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芯片制造能力,但从分红数据来看,格力电器是一家实实在在付出努力并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价值观的一家公司。

根据董明珠的话语,此次营收增长500亿元,使得全年的预计营收达到2000亿元,为她与雷军之间那10亿美元赌约打下了胜局。而对于小米想要超越,也必须在最后一个季度实现700亿美元营收,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如果按照她的规划到2023年之前达到6000亿美元营收,并计划砸出500亿美元用于推动核心业务——智能手机零部件制造,那么这将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同时也是对其他竞争者的强烈警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