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中,缺乏核心芯片一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整体依然严重依赖美国。中兴通讯事件后,一股造芯热潮席卷国内,这场“造芯”浪潮背后,有多少是真正的实干派?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2月2日,董明珠,在中国企业领袖峰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别人做芯片股价飞涨,我一提起做芯片股价(格力电器)就跌了,因为我真正在行动。”这番话充满了对市场和资本行径的深刻洞察:有些企业并非真心致力于研发和生产芯片,而是借助概念炒作股票价格,以此获得短期利益。这是一种基于逐利原则的行为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创新与长远规划相去甚远。
我们都知道,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还是投入成本上,造出高质量的芯片都是个极其艰巨、复杂且风险巨大的任务。因此,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不冒险,不愿意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这样的事情。而那些仅仅追求短期回报、以套利为目的的人,也自然不会去真正参与这种项目。
然而,我们也看到过例外。在华为海思方面,其15年的沉淀与付出最终换来了成功。但这样的成果,并非每家企业或投资者都能达到的境界。大型科技公司如小米曾经也有过尝试,但最近似乎没有太多公开的声音,这反映出造芯并不容易。
早先,当华为海思被许多人看好时,它们遭遇到了广泛的质疑和挑战。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现在华为已经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一颗璀璨星辰,其旗舰手机均搭载自家的海思处理器,获得了一致好评。此次发布的麒麟980处理器创下六项世界纪录,更是在全球移动通信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华为能够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是由于其坚持不懈地投入研发资金,以及对人才培养与吸引力的高度重视。而且,他们相信“坐板凳要耐得住寂寞”,即使暂时没有成果也不气馁。这一点,与董明珠关于格力电器推进国产晶圆代工计划所展现出的决心相呼应,即宁愿少活10岁,也要把国产晶圆代工计划搞定。虽然这番言论遭到了部分股东及反对者的压力,但对于董明珠而言,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为了实现目标,她愿意牺牲一切个人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结果符合她的理想。
为了实现这一点,格力电器决定暂停股票分红,将原本用于分红的大量资金重新投资于产能扩张以及研究开发部门,以确保国产晶圆代工项目能够顺利进行。董明珠透露,该公司之前从资本市场募集了50亿元,而现在分红已经超过400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谓是A股中的良心企业之一。她还预计今年营收将增长500亿元,全年营收预计达到2000亿元,这对于赢得她与雷军之间10亿美元的大赌约已经足够胜券在握。不过,小米要想超越这一成绩,还需要在最后一个季度实现700亿美元以上的营收,这显然是一项极其困难甚至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随着时间流逝,董明珠开始构建更宏伟的地图,她希望到2023年前夕,可以将格力的营收提升至6000亿美元,同时投入500亿美元用于进一步加强国产晶圆代工能力。她的话语充满了信念和决心,对未来的展望令人期待,同时也向所有追求长远发展的人发出了一份清晰而坚定的信号:只有不断地探索、创新,并且敢于承担风险,我们才能够真正走向属于我们的未来。
文/徐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