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风光中,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发展目标,这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报告既肯定了去年的成绩,也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并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对今年政府各项工作提出了积极合理的发展目标和政策举措。
经济增长目标对于指导未来行动至关重要,它需要既有挑战性又具备可实现性。因此,报告提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0%左右。这一预期考虑了去年较高基数、外部环境复杂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同时也统筹了经济长期发展目标,既积极又审慎,有助于提升信心和引导预期。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数发达国家面临衰退风险,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历三年疫情冲击后的恢复过程仍需时日。因此,即便设定5.0%左右的增长目标,也需要考虑与潜在增长水平相契合,以及资源要素条件支持。
此外,从远景角度看,5.0%左右的目标也是为了顺利实现2035年的“双番”远景目标。在计算2035年GDP平均增速所需达到4.8%以上的情况下,“十四五”期间至少需要达到5%以上的平均增速,以弥补疫情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保持一定增速不仅是稳就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手段,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当增速较快时风险管控更好;而当增速减慢时暴露出的压力则会越大。
2024年将成为接近潜在增长水平并走向常态的一年,因此这个年度设定为5.0%左右是一个综合考量结果。不过,要完成这一任务并不容易,将离不开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稳健偏松以及扩内需政策扎实推进等宏观因素共同努力。
报告指出,要加强财政政策,更好地提升效能。从赤字率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都有所增加,并且计划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这些措施都具有深远意义,为达成基本现代化水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远景目标奠定基础。
尽管名义赤字率设定为3%,但实际赤字可能会超过3%,这将依赖于中央预算调节基金及其他资金来源。此外,与过去相比,此次货币政策更注重结构调整,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以确保流动性充裕且有效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同时避免资金空转或套利问题降低货币传导效果。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如政府发债、新兴产业融资成本降低、房地产市场融资需求保障等,以及应对美联储可能首次降息带来的影响,一系列工具如MLF、LPR调整再现场上。此外,还通过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来进一步优化结构性工具,使之更符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并支持企业债券融资增加信贷资源供给,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此举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同时改善传统产业质量,为数字化结合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