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面临的挑战如何引领彩电业通过智能硬件转型并破局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彩电市场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变期,从传统的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过渡。未来,这个行业将更加注重在既有的市场中进行激烈竞争。自2017年起,我国彩电产业就出现了连续三年“销量下降、价格上涨”的现象。2021年初,数据显示,这场竞争已经开始显现出它的影响,尽管销售数量减少,但由于价格上升,整个行业开局并不顺利。

根据奥维云网(AVC)提供的监测数据,在2021年的第一月份,全线下彩电零售数量为72.2万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5%,但零售额却增长了17.6%,达到33亿余元。这背后是平均价格从4573元增加到了22.3%以上,即4573元。这一双重趋势——销售量下降与价格上涨,对于彩电业来说,无疑是一次警钟敲响。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出现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产品,而是各大品牌在以往红海式市场中厮杀,每想要获得更多市场份额,都需要通过较为简单直接的手段——即价位战。

消费者调查显示,由奥维云网(AVC)线上调研得知,有31.6%的消费者认为价格是他们购买决定因素;其次,是品牌因素占比25.6%;而尺寸、外观、功能等产品特点仅占23.9%。可以推断出:在很大程度上,价格会成为消费者的首要选择标准。

自液晶电视取代CRT以来,它们长达数年的统治地位,以及随着面板供应充足和产能过剩所导致的长期面板价格下跌,使得智能电视也随之降价。而且,由于电视品种众多造成严重同质化,当消费者选购智能电视时,他们通常会优先考虑性价比。

从2020年六月起,一直到去年十二月间,不仅面板供需关系紧张,而且液晶面板迎来了惊人的70%加幅涨幅。而到了今年一二月份,虽然短暂回暖,但据业界消息透露,将持续到六月份才有可能缓解这种紧张状态。

液晶面板持续攀升带来的终端售价提高,也促使智能电视八个月内连续增加300至500元不等甚至更高。此虽未能阻止部分潜在买家观望,但并未影响智能电视零售额实现17.6%的大幅增长。一目了然的是,即便是在均价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零售额稳健增长。行业专家预计,以目前看来,在2021年的后半年,其涨幅将逐步放缓,最终回到平衡状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