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观察】小熊电器在营销方面补齐了不足的短板,但研发费用缩水的现象却引起了关注。与此相比,弱化研发对小熊电器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10月28日,小熊电器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营业收入增长16.29%,毛利润增长35.8%。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7.24%。
小熊电器的增长主要来自母婴、家居等新兴品类以及壶类、锅煲类等传统品类。在渠道上,小熊电器通过京东、天猫等平台稳定增长,而拼多多和抖音等新兴渠道由于基数较低增速相对较快。
从营销角度看,小熊电器通过创意营销,如邀请明星檀健次作为代言人,并将产品融入秋日概念中,推广不同场景和美食搭配的产品。这一策略有效地提升了品牌存在感,并且市场预期“双十一”期间与李佳琦合作会带来更好的销售数据。
然而,小熊电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尽管它以独特外观设计和人性化功能著称,但近年来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官方店铺中的新品推荐也仅有局部调整,没有取得之前酸奶机或打蛋器那样的口碑效应。
研发投入逐年减少,从2021年的5.53亿元销售费用增加到2022年的3.68亿元,而研发费用的比例持续下降至3.9%。这种趋势不仅表明小熊電qi對產品質量控制失去了重视,也可能导致其核心优势逐渐丧失。
虽然第三季度销售数据表现良好,但自2020年以来,小熊電qi一直面临着销售下滑的情况。此外,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比如苏泊尔、美的集团、九阳股份等公司都给予小熊電qi一定压力,这使得其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战略,以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