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电器补齐营销短板市场洞察助研发方向

【蓝科技观察】小熊电器在营销上补齐了不足,但研发缩水却引起了担忧。相比之下,弱化研发对小熊电器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10月28日,小熊电器发布了三季度财报数据。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8.5亿元,同比增长16.29%;毛利润增长35.8%。前三季度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27.24%。

小熊电器的增长主要来自母婴、家居等新兴品类以及壶类、锅煲类等传统品类。其他品类多数维持平稳,有些品类略有下滑。

从渠道看,小熊电器渠道方面增长稳定,尤其是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表现良好。而拼多多、抖音等新兴渠道以及线下传统渠道增速相对较快。

财报显示,小熊电器确实取得了一些积极变化。在营销方面,小熊通过创意营销推出系列海报,并借用秋日概念,将产品融入美食和自然景观中。

然而,对于近年来的相关财报和新闻,小熊电器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如预期乐观。小熊以其独特设计和人性化功能闻名,但疫情后把产品核心价值放在年轻一代微需求上。此外,它拥有十个研发团队,每年能推出百款新品。但官方店铺销售数据显示,大多产品仅做局部调整,没有达到之前某些产品那样通过口碑和质量拉动销量。

目前,小熊拥有60个产品品类和500个SKU,但销售数据表明平均每个品种只有十几款商品,大部分只卖两位数。大型单件则不及千分之一。这意味着快速扩张并没有带来原有的效果。

2021年,小熊销售费用为5.53亿元,同比增长25.66%,而研发费用为1.3亿元,同比增加23.42%。进入2022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远超研发费用的四倍,这并不令人满意。

此外,一系列质量问题也困扰着小 熊,如漏水、漏电甚至起火的隐患,以及售后服务问题,这些都损害了品牌形象。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对于小 熊的投诉九成都是关于质量问题。

虽然第三季度销售数据不错,但自2020年以来,小 熟的总体销售一直在下降。一路向下的趋势导致股价大幅回落,从200亿市值跌至90亿,从最高165.90元跌至63.85元,是股价下跌超过一半的情况。

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小 熟曾经坚持创新与消费者体验,而现在似乎偏离了这条路径。在竞争激烈的小家電市场中,当初被誉为“创意首选”的光环逐渐褪去,而竞争对手苏泊尔、高级美地、中联重科等正在不断蚕食它的地位。如果持续走低,无疑是投资者无法接受的事实。不过,如果坚守初心并加强研发攻坚,那么未来还可能有所转变。但目前情况让人难以预测这一点是否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