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观察】小熊电器在营销上补齐了不足,但研发缩水却引发了担忧。相比之下,弱化研发可能对小熊电器的影响会更大。
10月28日,小熊电器发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营业收入增长16.29%,毛利润增长35.8%,净利润同比增27.24%。
产品方面,小熊电器的增长主要来自母婴、家居等新兴品类和壶类、锅煲类等传统品类。其他品类多为平稳或略有下滑。
渠道策略中,京东、天猫等平台保持稳定增长,而拼多多、抖音等新兴渠道和线下传统渠道因基数较低增速较快。
营销策略中,小熊电器通过创意营销,邀请明星檀健次作为代言人,并推出了系列海报宣传。此外,他们还将产品融入秋日概念,将美食与美景结合,通过视频形式推广不同场景和美食搭配的产品,以此刷存在感。此举受到了市场和股东们的好评,有望提升四季度销售数据。
然而,小熊电器一直面临着问题,没有财报显示得那么乐观。尽管以独特外观设计和功能著称,在疫情后受“宅经济”影响,将产品定位放在年轻一代微需求上,但工业设计、多功能并未带来持续向上的要素。而管理层宣布启动“年轻人喜欢的小家電”全新品牌战略定位,也未能有效转变这种趋势。
从官方店铺看,大部分新品仅做局部调整而已,快速扩张并没有取得之前酸奶机或打蛋器一样用口碑质量拉动销量效果。在2021年销售费用显著增加至5.53亿元,而研发费用减少至1.3亿元;进入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的占比仅为3.9%远低于销售费用4倍,这是小熊电器面临的问题之一。
此外,对于近年的质量问题,如漏水漏电起火隐患,以及售后服务不佳、小心虚假宣传等投诉也逐渐增加。这导致投资者对于未来表现持怀疑态度,其市值已经从200亿降到不足90亿,从2020年的最高165.90元股价跌至63.85元,是半个股价下跌超过一半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作为行业龙头,小熊曾经注重研发消费体验,但现在似乎偏离了这条道路。在市场高压竞争中,比如苏泊尔、美的集团、大金空调等公司都对其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当前的小熊似乎有些急躁,一方面是为了回归高点难度大;另一方面,在创新力及核心优势减弱时,不知未来能维持多少时间。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熊应该坚守初心,加强攻坚战力防止优势消失,不然在继续缩水研发同时加大销售花费时,它们所拥有的核心优势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