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观察】小熊电器虽补齐营销短板,但研发缩水引人关注。相较于营销不足,小熊电器若继续弱化研发,将面临更大的影响。10月28日,小熊电器公布了三季度财报,营业收入和毛利润增长明显。
小熊电器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母婴、家居新兴品类和壶类、锅煲等传统品类。在渠道方面,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表现稳定,而拼多多、抖音等新兴渠道和线下传统渠道增速较快。
在营销上,小熊电器通过创意方式,如邀请明星檀健次代言,推出秋日概念海报,并与李佳琦合作,市场对其四季度销售数据充满期待。但近年来,小熊电器的问题不断,没有如财报显示的那样积极乐观。
小熊电器以独特外观设计和人性化功能著称,在疫情后将产品定位为年轻一代微需求。管理层宣布启动“年轻人喜欢的小家電”全新品牌战略定位,但官方店铺新品推荐仅有局部调整,不见深入创新。
尽管销售费用增加且超过研发费用的4倍,但从销售数据看,大多款式销量不高。大部分产品仅在外形或颜色上有所变化,没有达到之前某些产品用口碑拉动销量的效果。近年来,小熊电器研发投入逐渐减少,对质量控制也存在问题,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名并收到大量质量问题投诉。
虽然第三季度销售数据好转,但从2020年开始,小熊的销售持续下降。市值大幅下跌,从200亿降至90亿以上,其股价也大幅下跌超过一半。在激烈竞争中,比如苏泊尔、美的集团、九阳股份等对手形成冲击,现在的小熊似乎有些着急,要么是恢复高位,要么是在竞争中失去优势。不断坚持初心,加强研发攻坚与品控战是解决之道。不过,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继续弱化研发,即使营销充足,也难以为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