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复合手术室目睹了一幕令人振奋的场景:一台全新的骨科手术机器人——“MAKOplasty”——正在安装调试,预计将于9月6日开展国内首例骨科关节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膝关节手术。这台全进口的机器人被誉为国内首台,其主要功能是提高手术精准度,让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快、更安全的手术治疗。
全球范围内,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已经在胸外科、胃肠外科和妇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骨科领域则刚刚起步。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医生的操作精确性,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创伤和出血量,从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据我了解,该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是先通过计算机对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然后生成一个详细的手术计划。在实际操作中,它借助高精度导航系统,可以执行每个细节,不但确保假体植入位置和角度正确,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自身的骨量,使其恢复更加自然。
此外,这种技术还使得单髁置换手术切口缩短至5-8厘米,有望实现病人当天即可下地进行康复训练。MAKO膝关节系统不仅适用于单间室、多间室关节置换,也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并且允许医生实时调整假体植入位置和角度,以达到最佳效果。此外,MAKO髋关节置换也能够通过机械臂精确定义锉孔深度方向和角度,为传统方法提供了更多选择。
六院骨科行政副主任张先龙教授强调,加速康复是现代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这台新设备正是在追求微创化、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中的典范。他表示,将会举办一系列培训课程,以帮助医生熟悉这项新技术,并充分利用其潜力,同时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尽管目前这种技术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不能完全替代人类医生的判断与技巧,但它无疑为医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未来临床应用具有深远意义。而对于我们来说,更期待国产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研發進展,因为六院已經开始探索这一领域。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创新,不断突破,我们一定能在这个智能医疗时代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