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背后的安静双11家电市场真相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严格监管下,今年的双11家电市场呈现出一片异常的安静。海尔、美的等少数大企业如期发布了业绩战报,但绝大多数家电企业却选择了沉默,他们似乎对于今年这场重要促销活动并不感兴趣。

天猫和京东公布的成绩单虽然表明创纪录增长,但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的表现却显得很低调。这让人不禁思考:是双11对家电市场和消费者的刺激作用逐渐衰减,还是家电厂商们对于这场盛会的认同感下降?或者说,双11对家电产业存在哪些不可言说的隐患与问题?

根据掌握的信息显示,这年份的双11大促,一方面由于“国补”政策以及主要厂商双向让利,使得主销产品价格达到最近5年以来“价格谷底”,包括空调、冰箱、电视机、洗衣机,以及厨电、热水器、净水机等。另一方面,一批中高端精品家電出货量出现强劲反弹。

许多经销商透露,从10月中旬开始,主销产品及爆款能效商品均出现阶段性断货情况,而这种断货并非个别品牌或型号的问题,而是主要品牌主销产品持续性的断货。这说明,即便在一些小范围内,有些家庭仍然享受着购买时可获得20%国补优惠,所以加速提前消费。

然而,不同于以往,这年的双11并未带来之前那种热闹气氛。尽管有变化也有亮点,但众多厂商仍面临转型压力:

双十一期间,由于国补政策支持,大部分品牌和精品都实现了销售量与利润同时增加。

家電市場竞爭激烈,不僅要拼產品與服務,更要競爭營銷執行力與渠道完善度,以精准覆蓋目標用戶。

市場競爭趨於平衡,没有顯著的大風浪,只剩下肉搏戰,每個品類只剩TOP3強或TOP5企業能夠勝出。

因此,這年的雙十一並不是所有廠商都熱鬧過去,而是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選擇精準投入。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那麼多理由讓大家像以往那樣熱鬧起來。而且,由於國補政策已經提前引爆市場熱點,那麼雙十一就變成了“锦上添花”,自然而然地失去了焦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