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11家电市场,呈现出一种意外的安静。除了几家大企业如海尔、美的等在11月12日如期发布了双11业绩战报,大多数家电企业保持着平淡无奇的态度,似乎对这个年份的大促不太感兴趣。
天猫和京东相继公布了他们创纪录增长的成绩单,但很多家电商家的表现却显得格外低调。这让人不禁思考:是不是双11对于家电市场和消费者的刺激作用正在逐步减弱?还是说,家电厂商们对于这场大促活动已经失去了信心?
根据掌握的情况显示,这个年份的双11大促中,“国补”政策与主要厂商之间的一种互利共赢,让价格下降到了最近五年以来的最低点。在空调、冰箱、电视机、洗衣机以及厨房小电器等主销产品中,都出现了明显的价格跌幅。然而,这并没有导致销售额下降,而是在于一批中高端精品家的出货量出现了强劲反弹。
一些知情的人士透露,在10月中旬之后,即开始进入双11预热阶段时,就有很多主销产品出现断货的情况。这说明即便是当下的价格优势,也无法阻挡人们对品质商品需求增长。
看起来今年虽然没有那些过去那么轰动的事物,但实际上,是隐藏着新的转型压力。首先,“国补”政策带来的让利和优惠,加速了一些品牌企业和精品家的销售增长;其次,无论是竞争还是消费热潮,都在不断向前推进;最后,不仅要拼产品,还要拼服务,让利,以及执行力和渠道完善性,以达到精准覆盖目标用户。
总之,尽管表面上的喧嚣可能减少,但是行业内仍然存在着激烈竞争,并且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用品需求增加,这也正为那些能够适应这一趋势的公司提供机会。而真正的问题在于,那些未能适应变化或缺乏创新策略的手段,将被逐渐淘汰,最终只能在行业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形下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