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家电市场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背后隐藏着市场营销策略的精妙布局

在双11的序幕拉开之前,家电市场仿佛沉浸于一片寂静之中。这不仅是一种表象,更是市场营销策略深度运作的结果。比如,海尔、美的等巨头在11月12日如期发布了双11业绩战报,而其他家电企业则保持着与往常无异的安静态面。那么,今年双11家电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厂商们又是如何布局和操作?

天猫和京东相继公布成绩单,虽然未披露具体交易额,但表示取得“创纪录”的增长。不过,这并没有改变广大家电企业和商家的低调表现。有人会问,这是否意味着双11对家电市场和消费者的刺激作用正在逐渐减弱?或者说,是不是家庭对双11认同感降低了?

据掌握信息显示,在此背景下,“国补”政策与主要厂商双向让利共同推动了最近五年来最低价格水平。在包括空调、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主流产品中,大多数都达到了出厂价以下甚至更低。此外,一些中高端精品家电也出现了强劲反弹。

然而,不少经销商透露,从10月中旬起,由于需求激增,一级能效爆款及精品家电便出现断货现象,这种情况持续不断且涉及众多品牌主销产品。

尽管如此,不少人认为今年双11依然是一个活跃而热闹的时刻,以至于有许多家庭提前赶在国补结束后消费。而实际上,行业仍旧面临转型压力:

首先,加持国补政策后的价格让利带动销售增长,同时1级能效产品占比快速提升,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个“惊喜”。

其次,与往年不同的是,现在竞争不仅仅是拼产品,还要拼服务、渠道完善性以及精准覆盖目标用户。

最后,由于热销品类变化,如清洁电器和生活電器,以及竞争手段缺乏创新,使得市场发展趋稳定,没有大风浪冲击,只有贴身肉搏混战。

因此,此次赢家的数量并不多,即集中在TOP3或TOP5强企品牌,而渠道方面,则以阿里、京东为主角,并且拼多多苏宁易购也有所作为。而那些没有“国补”资格的小型经销商则已经半个月没营业。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两极分化的情况:既有生意兴隆,也有生意萧条;既有一些公司抢到订单卖出动货,也有一些公司陷入低迷。这一切都使得整个市场显得平静而不再喧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