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11大促,在家电市场上却显得格外安静。除了几家知名企业如海尔、美的等,发布了他们在这次购物节上的业绩战报,大多数家电企业则保持着平淡无奇的态度,就像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一样。那么,今年双11对家电市场和消费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家电厂商又在想些什么,又在做些什么?
天猫和京东都公布了创纪录的销售增长,但是在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的表现中,却找不到多少热闹的情景。这是否意味着双11对于家电市场和消费者的刺激作用已经逐渐减弱了?或者说,家电厂商们对双11的重要性认同感下降了?抑或是存在一些不可言说的隐患与问题?
据掌握的情况显示,这年头家的双11大促,加上“国补”政策以及主要厂商之间的一种两手让利策略,使得主销产品价格达到最近五年以来的最低点,从而吸引了一大批中高端精品出货量出现强劲反弹。
许多经销商向我们透露,他们自十月中旬开始,随着双11的大促启动,一级能效爆款及精品型号就出现断货现象,不仅仅是某个品牌某个产品,而是很多品牌主销产品持续性的断货。这说明,即便在很多人认为这个季节比较冷清时,有些家庭用户还是选择提前消费,因为他们知道购买时可以享受到20%国家补贴。
总体来说,这年的双十一虽然给人一种相对安静的感觉,但实际上仍然有其亮点。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发现几个变化:
家電市場價格讓利帶動銷售增長
競爭激烈,企業需提升營銷力與渠道完善
市場趨於穩定,没有巨大的風浪影響,只有貼身肉搏
因此,這一年雙十一的大贏者主要集中在各品類TOP3強或TOP5企業與品牌,以及阿里、京東等平台上的經銷商。而許多鄉鎮市場的小型經銷商因缺乏國家補貼資格已半個月未開業。
為什麼這一年雙十一不再如以往那樣熱鬧呢?一方面,是由於消費疲軟,上半年的618、下半年的雙十一,都已無法達到過去那种氛圍。在消費疲軟的情況下,无論是制造業還是零售業,都不再像以前那样“花天酒地”,而是選擇精準投入,不熱鬧但有效果。另一方面,由於國補政策提前導致市場消費點提前發生,那就是“以舊換新”的國補政策,因此雙十一對廠商來說更多的是“加分添彩”,熱度自然降低。此外,更深層次原因可能是一種兩極分化現象,其中少數廠商獲得良好成果,而大部分則處于低迷狀態,這種差距使整體市場顯得平靜而非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