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充满期待和热情的双11大促中,家电市场却呈现出一片相对安静的景象。除了海尔、美的等少数大企业们,在11月12日如期发布了双11的业绩战报,绝大多数家电企业则保持着平常心,不像往年那样对于这个重要购物节感到那么激动。
今年双11,大部分家电厂商似乎对于这场盛会没有太多期待或兴奋感。天猫、京东相继公布了创纪录增长,但是在家电行业,这种增幅并不显著。在众多家的眼中,价格让利和优惠已成为常态,而非特别之举。
然而,一些细分市场并未完全沉默。在一些品类,比如清洁电器、生活电器等,竞争依然十分激烈。而且,由于“国补”政策影响,一些主销产品出现断货情况,这表明尽管整体氛围可能不再是以往那般热闹,但仍有品牌和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具体来说,这一年双十一,对于家电市场而言,有几个显著变化:
国补政策加持下,让利与优惠成为主流。这导致了一批品牌企业和精品家电销售量的大幅增长,同时也推动了一级能效产品占比快速提升。
家電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不僅要拼產品與服務,更要拼營銷執行力、渠道完善性,以及精準覆蓋目標用戶。
市場熱度高,但競爭手段並未创新,只是廠商聯手國家補貼一路降價讓利,以此來抢用户;市場發展趨於穩定,没有大的風浪影響,只有貼身肉搏的混戰。
因此,這一年雙十一的大贏家主要集中在各個品類TOP3強或TOP5企業及品牌上,而渠道商則以阿里、京東為主角。鄉鎮市場上的許多小型經銷商,因無法享受國補資金,其生意半個月內就陷入停滯不前。
總結來說,這一年雙十一對於家電市場而言,是一個轉型壓力的測試。一方面,由於消費疲軟,加上雙方都選擇精准投入,因此整體氛圍變得平靜。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兩極分化現象,即少數成功者與眾多失敗者間存在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