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大促,天猫、京东相继公布的成绩单,虽然没有发布具体的交易额等数字,只是表示取得“创纪录”的增长。但是,家电圈注意到,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的状态和表现,却显得很安静!
是双11大促对于家电市场和消费的刺激作用,一步步衰减了,没有啥价值了?还是家电厂商们对于双11的作用和认同感下降了?或者说,双11对于家电产业存在哪些不可言说的隐患与问题?
在不少人看来,这一年份给予消费者20%国补政策,让很多家庭加速赶在年底前提前消费。具体来说,有变化也有亮点:一线市场上的众多家庭都知道,“买家电可以享受20%国补”,也听说了“家电国补双十一后就要用完了”,所以加速赶在这个时候购物。
这次双十一,不仅仅是一场价格战,而是一场持久战。竞争手段没有创新,就是厂商联手国家补贴一路降价让利,再者市场发展趋于稳定,没有大风大浪的冲击只有贴身肉搏的混战。
因此,这年的赢家并不多,大部分集中在各个品类TOP3强或者TOP5品牌中。而且,在乡镇地区,因为没有“国补”资格的大量经销商已经半个月没开张。
那么,为何这一次不如往常热闹呢?一方面,是因为消费降级,即使是在上半年的618下半年的double eleven,也已经没有往年那种氛围。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商户,都自然就不再像往年那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宣传,而采取精准投入,不热闹但有效果。
另一方面,这次double eleven启动前,就已经有关于以旧换新国补政策引爆,并聚焦1、2级能效产品,那主要的是1级能效精品。所以,对于这些厂商来说,这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主打卖点,因此热度和关注度自然会降低。
当然,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间段内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一些生意兴隆而另一些则生意惨淡,所以整个市场变得平静,不再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