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视CEO张鹏国在智能交通展上我们尊重专业寻找大势

宇视CEO张鹏国:尊重专业,寻找大势

2011年12月1日,华三通信剥离出来的宇视科技经过7年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安防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而且正在向全球前三发起冲击,与同在杭州滨江的大华和海康,被外界誉为“海大宇”。2017年,宇视实现了31.21亿元的营收增长50.5%,净利润达到3.9亿元,同比增长155%。智能交通业务占比达到了10%,同比增长约30%。

面对经济下行和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宇视仍然能够保持高增长,这与公司的“行业+渠道+海外”三箭齐发的企业经营策略以及管理层布局谋篇是分不开的。张鹏国作为公司掌舵人,在寒冬中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发掘新的硬件革新机会。

2018年11月22日,小编有幸与这位务实果断、思维缜密的创始人进行深入交流。在采访中,他多次提到行业缺乏真正创新,只有泡沫,而他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来推动产品创新。

对于为什么不做信号机或基于视频识别的交通大脑的问题,张鹏国给出了明确答案。他认为信号机属于工业控制领域,与宇视光学产品研发能力相去甚远。而且,无论是模式还是技术上,都存在挑战,因此决定专注于核心竞争力所在。

至于视频数据最多但没有做交通大脑的问题,他解释说,由于数据产权属于用户,并非海大宇所有。此外,即便是集成商,也面临着客户使用习惯导致应用软件生态问题,使得集成商难以获得足够回报。

对于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华为等推出交通拥堵指数和响应控制系统,他表示这些都是基于地图数据,但传统智能交通集成商如海大宇并没有这样的入口。同时,他们也需要考虑评估机构独立性,以及算法、数据公开性等因素。

关于华为进入安防市场的问题,他指出安防市场特点包括决策碎片化、业务软件定制化、高速迭代和单值低。他认为通信和IT企业虽然能坚持某些原则,但安防行业要求平衡能力和资源获取能力,对产品迭代速度更高,对单值产品要求更高。

最后,对于自动驾驶问题,他表示这是一个未来很远的事情,每个细分领域都复杂且专业,以此来尊重每一块细分领域,并愿意与它们合作。他强调任何新技术、新idea都要变现形成商业闭环,而不是简单追求技术本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