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二十年里,x86架构几乎是PC CPU市场的统治者,英特尔长期占据了这个领域超过一半的份额。Arm则成为了移动CPU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代表公司高通和联发科都是该领域的领导者。
不知何时起,一种变化悄然发生。在2020年的第三季度和2021年的同期,移动CPU与桌面CPU市场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根据Counterpoint报告,2020年Q3联发科首次以31%的市场份额超越高通,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处理器供应商。而Mercury Research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市场调查显示,AMD在全球x86处理器市场中占据了24.6% 的份额,这也是2006年以来最高记录。
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CPU性能已经接近天花板,为AMD赶超提供了绝佳时机。但就在这时,一款名为M1的大型芯片横空出世,它不仅性能出众,而且功耗极低。这促使英特尔推出了更具竞争力的12代酷睿CPU,并且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多架构时代,不仅仅是x86、Arm,还有RISC-V等新兴技术正在嵌入式、桌面、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技术挑战、产品策略、大国间竞争都将塑造未来的芯片格局,但我们不得不问:英特尔会如何应对这一转变?AMD又会如何继续其成功之路?
AMD近几年的崛起得益于其Zen架构,以及台积电先进制程。不过,在此之前,由于没有提升动力以及自己的产品节奏被打乱,使得英特尔落后于AMD。此前20年的摩尔定律依旧有效,即便工艺进步有限,但设计更多内核仍能显著提升性能。然而,这个趋势似乎即将改变,因为随着工艺达到瓶颈,对单个晶体管密度增长所带来的收益日益减少。
业界专家们对于是否到达“天花板”持有不同的意见。一方面,有人认为由于应用需求已满足,而另一方面,则认为硬件性能冗余早已存在,只需找到能够发挥这些潜力的功能即可。这场讨论触及到了微观层面的结构优化以及宏观层面的系统级优化,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关键性质。
苹果M1大规模采用Arm架构证明了它可以与传统x86平台相媲美甚至超越,同时保持低功耗。这让外界重新评估关于指令集选择对性能和功耗影响的问题——实际上,是软件生态而非指令集本身决定了一款处理器能否实现卓越表现。
未来,我们将看到哪种类型的创新能够帮助我们跨过目前看似停滞不前的状态?是否会出现新的规则来指导我们的探索?答案可能藏在系统级优化与精细化调整之间,而这恰恰是那些掌握闭环生态的人才能做到的。如果说过去是由制程控制一切,那么未来的战斗,将更加注重架构设计与系统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