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辞职报告怎么写普通员工难道不应该像处理小数据一样谨慎吗

陈建文:没有完美的大数据,现实世界都是小数据

在国内AI领域的印象中,陈建文是一位创业者兼学者,他担任电子科技大学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然而,这个学者的身份并非严肃型,而是跳脱型、开放型,这主要因为他想得深、说得多。

2017年CJ上,我们再次见到了他,因此有了下面的谈话。经过一周零零散散的整理,终于成文:

人工智能之所以会长盛不衰,或是能够不断复兴,首先是因为它是未来的趋势,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这点谁也抗拒不了,就像我们在70年代、80年代看的科幻片,如《阿凡达》、《星际迷航》、《骇客帝国》,基本上大家看到的未来几乎都差不多,大同小异。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推动技术进步的因素,那就是人类对未来的向往。正是这种向往,让技术不断进步。想象一下,在未来,有机器人跟你说话,陪你做各种事情——今天我们看到的科幻片很多地方都描绘了这样一幅令人向往的画面。

我昨天下午参加了一场AI学术会议,一位参会者说,我们以前读比尔盖茨,他讲的未来和他描述的事情,当时觉得像科幻片,但今天看上去很多都已经实现了。我觉得,在眼下的时间点看AI未来,不管是三起两落还是螺旋式上升,都有迹可循。

技术发展往往有自己的轨迹和规律,每个时间点都会有不同的技术出来,每个时间点的技术成就都不一样。例如神经网络已经被用于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机器视觉和语音识别,这些问题都是很难被传统基于规则编程所解决。

因此,我认为AI复兴并不仅仅得益于关键性技术延续和突破,它更大的原因其实是人类对未来的向往。而这种向往支撑着AI技术和各种应用场景深入发展。

关于直播与交互,我们会发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一个非常有趣现象。在日本动画《哆啦A梦》里,最终结局是什么?主角某日大梦初醒,发现头上插了东西。而剧中的康夫、小静等所有人实际是在一个虚拟世界里的虚拟人物,他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打开任意门穿梭到另一个地方。这跟我们看到魔法(如《骇客帝国》)、《盗梦空间》或《阿凡达》的场景本质区别吗?似乎并没有。

所以,我认为多年以后甚至未来的100年,技术都会一直演进,只变的是人类对想象中的未来的向往。而这种向愿让所有研究员、工程师、博士资本趋之若鹜,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大家觉得这就是未来,我们就要达到那个目标。”

至于怎么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是算法要解决的问题。我告诉朋友们,看待现在直播,你应该反过来想一个问题:视频直播让我看到你,我站在旁边;如果VR直播呢?我感觉自己就在你旁边,但那又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形态;而如果全息直播呢,又将如何?

因此,我认为视频直播也是虚拟现实一种阶段性的技术,从广义来讲,全AR/VR都属于人工智能范畴,它们核心技術也都是AI技術。虚拟现实完成的是AI视觉应用场景和用户接口。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扎克伯格认为VR应用还需要至少十年以上才能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但依旧重兵押宝这一领域“2015年的行业讲述视频节目,现在讲VR,将来可能还会更多。”

对于家庭生活智能化产品,我一直持积极态度。他认为,在未来的场景下,智能家居必然成为家里的标配。“当我们还小的时候,当时都不敢想象家里会有汽车,而现在我们的儿女一出生,就已有一辆或几辆车!”从算法环境等因素来看,“智能家居产品,也属于接口设备,它未来可能不一定会是我目前熟知这个形态。”

关于这一点,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即使只是贴在墙上的按钮,也许是个机器人或者虚拟人。” “只需站立,她就会出现,一直问好聊天听指挥,那也是智能家居啊,对不?” 对市场上的大行其道的小米、小爱同学等产品,他认为它们是一种针对传统音箱及家庭市场理念的一次巨大变化。他强调商业化技巧及应用场景将非常广泛且庞大,但是爆发时间将是一个新的课题:“中国当前智能家居与音箱独立,没有形成产业链,所以最后市场整合仍为巨鳄事。”

“我后面提到的哪个公司能以声音为入口,把整个家的东西全部整合起来,那么它就是未来。” 他强调AI更多工具属性,比如帮助盲人“看见路”,帮助人们快速找到物品,而不是玩具。他相信应用于家庭领域的人工智慧,其核心只能体现在工具性而非外观形式。但商业化过程需要时间构建完整产业链,并形成完整商品“I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