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生产”、“黑灯工厂”和“智医助理”,近年来,这些词汇在中国制造业中频繁出现,体现了我国制造业正在进行的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2015年,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来,科技创新与制造业的融合成为了每年必须关注的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制造业发展,并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措施。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词,其带来的变化是根本性的。从依赖外部技术到自主研发,从组装型产品到创造型服务,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所领导的企业正是在这条路径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她表示,这得益于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而这种能力也是企业稳定增长的关键。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则介绍了联想如何通过赋能方式帮助其他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他举例说明,在石化行业,大数据团队帮助优化炼油过程,使其自动管理温度和压力,从而提高效率。
虽然中国的一些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转型,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有代表委员建议要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投入,以此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手段。此外,还有委员呼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高效创新机制,加快培养先进制造业专业性人才,以及引导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总之,走向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 Manufacturing Industry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这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出发,比如优势企业利用新四化构建闭环系统,对国产替代产品给予引导推广,对传统行业升级提供政策支持,以及加强软硬件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来努力。在国际合作方面,也要围绕 “一带一路” 加强交流合作,为我国 Manufacturing Industry 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