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业的新篇章里,"柔性生产"、"黑灯工厂"和"智医助理"这些词汇如同指挥棒,引领着行业的变革与升级。自2015年总理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来,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的融合成为每年必谈的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智能制造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从董明珠所领导的格力电器,那个曾经被认为只是简单组装产品的地方,现在已经转变为设计和创造新的智能设备。而杨元庆主导联想集团,以赋能方式帮助其他企业实现“智能+”,带来显著效益。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我国制造业仍需深度调整的问题。一方面,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转化效率低;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加上体制环境制约,使得许多企业面临转型困境。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其产业基础虽然有所成就,但在核心技术开发、规模化应用和新业态探索方面仍有待提升。
代表委员们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从产学研一体化、高效人才培养、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到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层面发力,以促进制造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在他们看来,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整合成为“新四化”,将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之路的一大亮点。但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及加强软硬件核心技术攻关,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