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世界各国的深海潜水器及其成果图

在全球陆地资源愈发紧张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海洋,被誉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可燃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全球各国正在积极开发水下机器人,并进入深海探测宝藏神秘的面纱。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机器人的使用也逐渐成为潮流。今年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标志着我国深海装备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功跻身国际深海俱乐部。目前,世界海洋科技的最前沿已将目光投向深渊,并研究开发11000米级全海深的第三代载人潜水器,以下我们看下全球各国的水下机器人的不同经历。

美国“的里雅斯特”号

1960年1月23日,瑞士工程师皮卡德与一名美国海军军官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探险型深海潜水器前往马里亚纳海沟,抵达海平面以下最深处(由于当时的测量技术不发达,实际深度没有这么深)。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抵达海底最深之处。不过,由于海底压力,深海潜水器一块19厘米厚舷窗玻璃出现轻微裂痕,皮卡德在海底呆了20分钟后不得不匆匆上浮,没有拍过照片。由于当时的材料科学技术发展所限,潜水器重达150吨,活动能力非常差,上下花了8个小时。

1951年,皮卡德带领儿子杰昆斯·皮卡德来到意大利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在瑞典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设计他的第二艘深海潜水器。这艘深潜器长15.1米,宽3.5米,艇上可载两三名科学家。皮卡德父子将它命名为“的里雅斯特”号。

1953年的一天,皮卡德父子驾驶着“的里雅斯特”号潜入1088米深的海底。第二次在第勒尼安海,皮卡德父子乘坐深潜器达到3048米深的海中,又一次创下了人类深海潜水的新纪录。同年9月,“的里雅斯特”号第三次载着皮卡德父子在地中海下潜到3150米的深处。1955年,美国海洋科学家乘坐“的里雅斯特”号遨游海底。

1958年,“的里雅斯特”号以高价转卖给美国海军。在皮卡德父子的直接领导下,美国海军从德国购置了一种耐压强度更高的克虏伯球,建造新型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1958年,新的“的里雅斯特”号首次试潜就潜到5600米的深度;第二年又潜深到7315米。“的里雅斯特”潜水器在1960年1月20日用了4小时零43分钟的时间,潜到了世界海洋最深处──10916米马利亚纳海沟,最大潜水深度为10916米。皮卡德父子实现了他们的最终梦想,成为深潜器设计最成功的人和传奇式的英雄。 在全球陆地资源愈发紧张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海洋,被誉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可燃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全球各国正在积极开发水下机器人,并进入深海探测宝藏神秘的面纱。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机器人的使用也逐渐成为潮流。今年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标志着我国深海装备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功跻身国际深海俱乐部。目前,世界海洋科技的最前沿已将目光投向深渊,并研究开发11000米级全海深的第三代载人潜水器,以下我们看下全球各国的水下机器人的不同经历。

美国“的里雅斯特”号

1960年1月23日,瑞士工程师皮卡德与一名美国海军军官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探险型深海潜水器前往马里亚纳海沟,抵达海平面以下最深处(由于当时的测量技术不发达,实际深度没有这么深)。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抵达海底最深之处。不过,由于海底压力,深海潜水器一块19厘米厚舷窗玻璃出现轻微裂痕,皮卡德在海底呆了20分钟后不得不匆匆上浮,没有拍过照片。由于当时的材料科学技术发展所限,潜水器重达150吨,活动能力非常差,上下花了8个小时。

1951年,皮卡德带领儿子杰昆斯·皮卡德来到意大利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在瑞典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设计他的第二艘深海潜水器。这艘深潜器长15.1米,宽3.5米,艇上可载两三名科学家。皮卡德父子将它命名为“的里雅斯特”号。

1953年的一天,皮卡德父子驾驶着“的里雅斯特”号潜入1088米深的海底。第二次在第勒尼安海,皮卡德父子乘坐深潜器达到3048米深的海中,又一次创下了人类深海潜水的新纪录。同年9月,“的里雅斯特”号第三次载着皮卡德父子在地中海下潜到3150米的深处。1955年,美国海洋科学家乘坐“的里雅斯特”号遨游海底。

1958年,“的里雅斯特”号以高价转卖给美国海军。在皮卡德父子的直接领导下,美国海军从德国购置了一种耐压强度更高的克虏伯球,建造新型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1958年,新的“的里雅斯特”号首次试潜就潜到5600米的深度;第二年又潜深到7315米。“的里雅斯特”潜水器在1960年1月20日用了4小时零43分钟的时间,潜到了世界海洋最深处──10916米马利亚纳海沟,最大潜水深度为10916米。皮卡德父子实现了他们的最终梦想,成为深潜器设计最成功的人和传奇式的英雄。 美国“深海挑战者”号

久负盛名的“阿凡达”导演,著名电影人詹姆斯·卡梅隆,总是走在科技的最前沿。前几日,卡梅隆驾驶着他的新潜艇“深海挑战者”号,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成功下潜超过8000米,在这之后,他将乘坐“深海挑战者”潜水艇,前往地球上的最深处,位于太平洋底10911米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其最深处也被称为“挑战者深渊”(ChallengerDeep),进行一次令人兴奋的海底探险。

当时,他通过社交网络发表感言:“刚刚抵达海洋最深处。触底的感觉棒极了,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大家分享我的所见所闻”。

媒体报道称,这次深海探险由4架高清摄像机全程记录,搭配一组高强度海底照明设施。卡梅隆使用潜艇上的液压手臂收集岩石、土壤和所有遭遇的深海生物。生物学家与地理学家们将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并试图寻找板块滑坡引发地震和海啸的证据。

本次探险将有数家科研机构,诸如美国宇航局,斯克瑞普斯研究所,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协助。此次深海之旅,将有助于探秘极度恶劣环境里生命的生存方式,并为世人揭开许多疑问,诸如,在如此深的海底鱼类是否能生存。曾有推测,由于深海水压过大,鱼的骨头里的钙可能会被溶解。

日本“深海6500”号

日本1989年建成了下潜深度为6500米的“深海6500”号潜水器,水下作业时间8小时,曾下潜到6527米深的海底,创造了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深潜的世界纪录,直至中国的蛟龙号出现。“深海6500”已对6500米深的海洋斜坡和大断层进行了调查,并对地震、海啸等进行了研究,已经下潜了1000多次。影片《日本沉没》中曾多次出现该艇。

据日本媒体报道,“深海6500”号能够搭载3人,最多可深入水下6500米,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深海载人探测器。这是“深海6500”号时隔15年再次进行环球深海调查。 2013年5月左右,“深海6500”号将成为首次调查大西洋南部巴西附近海域的深海载人探测器,它将调查落差约5000米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海底山脉以及那里的罕见生态环境。

“深海6500”号还将于2013年6月左右对加勒比海的英属开曼群岛周边巨大海沟进行海洋生命探查,在那里的水深5000米、水温超过500摄氏度的世界最深热水区,探测器将调查是否有生物形态的存在。

此外,“深海6500”号还将调查印度洋南部海底的海洋生物生态,以及太平洋中世界第二深海沟“汤加海沟”中的山脉等。

日本“海沟”号

1986年,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开始计划研制“海沟号”无人潜水器,1990年完成设计并开始制造,经过6年努力,终于制造成功。“海沟号”长3米,重5.4吨,耗资5000万美元。它装备有复杂的摄像机、声纳和一对采集海底样品的机械手。它既可以和载人潜水器协同作业,也可以单独下潜至海底,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无人缆控潜水器。

“海沟号”的主要使命首先是在载人潜水器无法到达的深海和危险的深海海底执行勘探任务;其次是与载人潜水器“探海6500”配合,对其将要下潜的区域及其附近区域进行初步勘察。

“海沟号”曾到达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就在“海沟”号失踪前不久,它刚刚在日本海6300米深处发现了10种对治疗人类皮肤病有奇效的细菌,这类细菌具有不可估量的医药价值,是人类首度发现。然而,2003年5月29日,

6月30日,日本官员证实了一条令海洋科学界震惊的消息:曾创下世界潜水深度纪录、为太平洋地区地震和人类医药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海沟号”无人驾驶潜艇在太平洋水域神秘失踪。

迄今为止,这艘高度自动化的无人驾驶潜艇令人奇怪地没有向母船发出任何的联络讯号,日本科学界也无法确定其失踪的准确位置。 余下全文 对于“海沟号”神秘失踪的原因,日本方面有诸多猜测:一是铨链鬼使神差地断了,无人驾驶潜艇脱离了母船;二是“海沟号”在海床上行进的时候突然陷入深沟,铨链因无法承受猛然下坠的重量而断裂,无人驾驶潜艇因此坠入海底深处,并砸坏了讯号设备;三是有人盗走了“海沟号”。目前“海沟号”失踪的原因还没有查明。

“海沟号”失踪是对地震以及深海细菌研究的一个重大打击。如果“海沟号”真的无法找回来的话,那么其所造成的损失类似于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凌空爆炸对世界航天界带来的损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很难再制造出一艘与“海沟号”性能相媲美的无人驾驶潜艇。

“和平一号”

俄罗斯是当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潜水器最多的国家,比较著名的是1987年建成的“和平一号”与“和平二号”两艘6000米级潜水器。带有12套检测深海环境参数和海底地貌设备,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源比较充足,它可以在水下呆17~20小时。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很多镜头就是“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探测的镜头。

俄海洋学家和极地工作者分乘“和平一号”与“和平二号”深潜箱从北极点开始下潜。十二时零八分,“和平一号”抵达四千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随后,科考队员操纵潜水器将一面高约一米的钛合金制俄罗斯国旗插在了洋底。

据悉,俄方此举是北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考察活动。此间认为,北极地区蕴藏着极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等资源。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冰融化,北冰洋通航成为可能,国际社会对北极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余下全文 法国“鹦鹉螺”号

法国1985年研制成的“鹦鹉螺”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0米,累计下潜了1500多次,完成过多金属结合区域、深海海底生态等调查,以及沉船、有害废料等搜索任务。

“鹦鹉螺”号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载人潜水艇之一,它能到达世界上97%的海床,并且有着在深海中打捞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成功记录。6月12日,“鹦鹉螺”号潜水艇被送往法航失事的海域,去寻找坠入海底的黑匣子。这一次任务,将比打捞泰坦尼克号更为艰巨。

法国的这艘“鹦鹉螺”号同样可以载人,但是和尼摩船长的潜水艇相比要小得多。它内径只有2.1米宽,总共可以乘坐3个人,分别是领航员、副领航员和一名专业勘测人员。虽然空间有些拥挤,但是潜水艇的载人舱,设计却很人性化:它为每个乘客提供了一面约0.3米厚的玻璃舷窗,当潜水艇深入水下作业时,这些舷窗能为领航员或勘测者提供绝佳的视野。

进入深海之后,“鹦鹉螺”号自身携带的酸性电池为其提供动力,各种先进的声纳系统为“鹦鹉螺”号定位,而一只由人工操作的机械臂则负责在海底开采或取样。另外“鹦鹉螺”号还配有一个“等温样本篮”,正是依靠这一设备,“鹦鹉螺”号还能多次将样本完好地送回地面,其中就包括1987至1998年间,“鹦鹉螺”号打捞出来的泰坦尼克号的碎片。事实上,对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打捞,正是“鹦鹉螺”号“职业”生涯中,最引以为豪的经历之一。

标签: 智能输送方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