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市场动态中,笔者观察到面板价格出现了集体上涨,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些媒体对互联网电视未来前景的担忧。他们认为随着整机价格不断攀升,互联网电视作为以“性价比”著称的产品,其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狭窄甚至可能消亡。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互联网电视更深层次的定位与发展潜力。
实际上,互联网电视作为三网融合政策、内容版权机制完善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兴起的产物,它们拥有一种“善变”的特质,与传统稳健而不易改变的电视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打破成熟市场利益集团之间牢固关系,不断创新是它们必须做出的选择。
2016年消费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包括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而此年也见证了几家公司推出与这些技术相关的新产品,如暴风TV发布全球首款VR电视,小米推出了带有人工智能功能的小米AI TV,以及微鲸、酷开等品牌相继推出VR设备。
同样地,在显示技术方面,以高动态范围(HDR)、量子点和OLED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也在2016年展露头角。乐视发布了支持HDR功能的互联网电视,并在CES上展示了一款采用量子点屏幕的大尺寸電視。此外,大多数主要厂商都更新了旗舰产品以支持HDR功能。
另外,分体和合体设计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其中乐视发布了一款仅3.9毫米厚度的小巧分体电视,小米及酷开也跟进发布了自己的分体或合体设计产品。而行业内还发生过几起重要合作,比如鸿海收购夏普、乐视收购VIZIO、三星收购QD Vision等,此类大额收购中,有两项涉及到了知名互联网品牌。
通过参与这些前沿概念并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即便面临挑战,互联网电视仍然能够保持其竞争力。这背后,是它们从一开始就被赋予快速适应新科技、新内容、新营销策略这一使命,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价格优势。通过购买或整合资源,他们能够迅速调整配置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心理需求以及广告主客户群众日益增长的地球需求。
尽管不断“善变”,但对于核心业务——内容运营来说,没有太大改变。会员服务和内容丰富化成了绕开单纯性价比较圈子的第一个步骤。而面板涨价虽然增加了购买成本,但反过来促进行业整合,最终要么导致某个巨头独大,要么走向合作共赢,如三星所示,或是像滴滴、Uber这样经历激烈竞争后的结果。不过,即使有人倾向于低廉商品,但是频繁更换电子产品是否可持续?
因此,我认为将焦点转移到内容竞争上来,便是internet television正确发展之路。这一点可以从两个典型案例中看到:鸿海带领夏普与阿里巴巴合作,将YunOS for TV系统搭载优酷土豆影视频道;芒果TV则与阿里巴巴建立紧密联系,以广告互补会员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电器制造商合作至今已经亲自进入硬件市场表示信心,对于这种模式充满信心。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显示技术还是其他前沿概念上的探索,无论是在合作伙伴关系还是独立生产硬件上的尝试,一直都是为了扩张自身在内容领域的地盘,而非以前那样猛投入巨资买下独家IP。在这个过程中,就像乐视、PPTV、小小微鲸这样以创建丰富内容为基础而存在的人才TV企业,也积极寻找更多新的方式进行合作互惠。此举旨在确保其长期存活下去,同时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口心理需要以及广告主客户群众需求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