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与腾讯共同举办的研讨会上,公路院副院长提出了一个观点:特高压、充电桩、大数据中心、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都是现代城市出行不可或缺的要素。目前,交通领域尚未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因此任何一家公司都有机会介入。
他强调,互联网大厂如腾讯不仅需要提供技术支持,还需补齐传统基建的短板,以此来争取更多市场空间。事实上,在行业内,无论是哪个产品,都从交通治理开始着手,而“公交都市”则是每家厂商必然涉及的领域。而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公共交通管理,也成为了新课题。
研讨会后,公路院与腾讯联合推出了“公共交通出行大数据平台”。据了解,此平台结合了腾讯的大数据资源和公交行业内的大量信息,为构建基于城市出行特征的公交线网评价体系提供了基础。此外,该平台还应用了云计算、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以便更好地分析和优化城市线网。
刘冬梅,大数据团队负责人,她认为实现公交智能化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基础数据采集能力;公交企业自身智能化;乘客体验;以及重视共享。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公交信息采集能力不足,无法有效降本增效。此外,对于决策中的盲点,如线网优化、新能源评估等问题仍需解决。而对于乘客来说,由于没有足够感知到大数据带来的服务,这也成为了挑战。
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模式可以通过A+B方式实现,其中A为公交运输企业或行业联盟,为最终服务提供方,而B为互联网技术企业,用其先进互联技术打通交通行业的大 数据层面,只有深度结合才能打破现有的僵局。国内许多互联网巨头已经布局深入至公共交通领域,如腾讯,其公共出行业务布局之广泛又复杂。
黄朝晖,腾讯地图智慧中心负责人,他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0年左右,我国以单点信息化模式兴起,然后到了2010年至2019年间,由BAT等公司进入场景开启以车路为中心产品智能化。基于对未来趋势如智慧设施、自动驾驶、新技术等考虑,他展现了腾讯在公共发展布局中所扮演角色。他指出,一方面依赖于大量行业和用户产生的一系列可用性强且时效性的基础设施数据库,即“底座”,另一方面借助包括微信、小程序支付在内的一系列工具和能力进行整合,以及建立了一套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的心脏系统——即“中台”。
此外,他们还展示了当前覆盖十亿活跃用户,每天更新全国各站点及线路实时更新70个城市实时公交动态140多个城市乘车码记录,并且拥有5G架构标准Top10的地图GIS能力。这使得他们能够提供前所未有的定位精度并且首次实现5G车路协同开源平台。此外,他们拥有一流云计算服务和AI算法,使得他们能够成为MaaS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参与者,并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科技服务商角色,将政府、MaaS运营商、中小企业科研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产业链条连接起来,以实现更加高效透明的人口移动管理。
最后,李良华提醒说,在这场关于将传统市政建设转变为数字时代市政管理的大戏中,最重要的是让那些实际操作这些设备的人—即我们的司机们去掌握这些数字技能,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手机应用程序来监控自己的工作状态,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电子支付来简化旅途过程,让人们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只需一张卡片就能轻松完成所有旅行任务。这是一场全球性的游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升级,更是整个社会结构改变的一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