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3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即将到来的机器人》的文章,作者是麦肯锡(亚洲)咨询公司董事长凯文·斯尼德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所长乔纳森·韦策尔。这篇文章讨论了富士康公司在昆山的一家大型工厂裁员并引入工业机器人的举措。分析人士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认为这标志着“世界工厂”走向末日,而另一些则认为这将使中国制造商变得更强大、更具竞争力。
文章指出,中国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相对落后,但正在采取措施缩小差距。北京已经设定了到2020年每1万名制造业工人拥有100台以上机器人的目标,并且通过“中国制造2025”产业战略提供了巨额资金用于技术升级,包括购买先进机械和机器人。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3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从而占据了全球25%的市场份额。去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到68,000台,这一比例预计还将继续增长。
随着这种变化,一些传统的生产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比如珠三角地区熟悉的数千名工人们在装配线前进行重复劳动,现在正逐渐被一小批技术骨干与高端机械协同工作的新模式所取代。例如,由于美的是家电制造商之一,将在未来五年投资8亿美元来实现自动化生产。
此外,中国不仅希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自动化设备采购国,还希望成为主要的产品出口国。在这一过程中,如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新松自动化有限公司和大疆科技等企业扮演关键角色,它们开发用于工厂生产的一系列新的智能硬件。此外,大疆科技已成为了按销量计算全球无人飞行车最大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