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眼查公布了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1.4万家,其中,成立时间在1-5年的企业占比达到了41.37%,而成立于1年内的企业占比更是高达41.27%。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新增注册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到4.6万家,这一增长率高达72.97%,展现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强劲活力。
这一现象背后,是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大趋势所推动,以及资本的积极投入。赛道持续火热,但同时也伴随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从五年的时间维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端,而2021年则标志着“十四五”规划的开始。在这期间,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提供的情报显示,2021年的工业机器人的销量相较2016年有将近3倍的增长。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工业自动化技术需求增加,更是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为行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根据GGII预测,2022年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全年销量增速将保持15%-20%之間。而国产化率稳步提升,有望在2022年超越41%。此外,还有至少3家厂商有望在该年度破千台销售。此种业绩不仅提振了国内其他企业的心态,也带来了竞争压力,使得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并可能出现新的市场格局。
资本方面,也呈现出火热的情况。在2016之前,一级市场对于机械产品几乎无关注,而更多的是二级市场并购为主。但到了2021一年,一级市场热度空前,以至于GGII数据显示,该领域融资额超过232亿元。不论是单笔融资金额还是总体融资数目,都表现出了三个细分赛道——包括机器视觉、协作机器人、仓储/AMR——均创新高。
协作机器人的马太效应尤其突出,而两大板块——即协作系统和仓储/AMR—仍处于早期阶段,不仅技术创新和产品形态都还在不断丰富中,而且许多厂商仍然在加入其中,比如,在仓储/AMR板块,从KIVA式AGV到AMR,再到箱式车辆、无线叉车等,还有调度排程软件系统等多样化产品正在涌现出来。
然而,即便资金充足也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因为这个行业研发成本极高,同时为了生存下来,还需要进行更加直接且激烈的地价战。而且,由于经济环境并不乐观,如疫情反复、供应链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紧张国际关系等因素,将严重限制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发展潜力。
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中国机械制造业整体呈良好状态,并逐渐涌现出更多创新的技术与新型产品,同时也见证了越来越多优秀玩家的进入。这虽然是一个尚未成熟但充满潜力的领域,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机械制造业会不断地为各行各业提供价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