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眼查公布了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1.4万家。其中,成立时间在1-5年的占比达到了41.37%,而成立于1年内的占比更是高达41.27%。2021年新增注册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达到4.6万家,这一增长率高达72.97%。
这种企业数量的激增,一方面反映了自动化和智能化趋势的强劲吸引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和资本涌入这一领域;另一方面,也是资本支持下行业快速发展的结果。
赛道持续火热,同时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在五年的时间框架中,从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到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开局,我们可以看到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有着显著增长。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提供的数据,2021年的销售量几乎将2016年的销售量翻了一番。这不仅是因为双碳目标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而且也是市场潜力的体现。
GGII预计,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全年的销量增速将达到15%-20%,同时国产化率也在稳步提升,有望突破41%。此外,预计在2022年会有至少三家厂商实现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过千台,这样的业绩不仅能够激发其他国内企业信心,也带来了竞争压力,最终可能形成新的市场格局。
此外,资本对于这个行业尤其是在新的一级市场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2016年之前,对于一级市场来说,对于工业机械来说几乎是不关注,但到了2021年,一级市场对这项技术进行投资空前活跃,并且融资额超232亿元。无论是单笔融资额还是总体融资数目,都表明了三个细分领域——包括协作型、仓储/AMR等——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然而,不管资金充沛或许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因为研发成本极高,而为了生存下来,还需要进行价格战。而且,由于经济环境复杂,如疫情、供应链紧张、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将严重限制整个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尽管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仍然展示出良好的整体发展态势,其中不断出现创新技术和产品,以及优秀参与者,这些都是我国未来能在各行各业发挥价值的一个重要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