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颠覆GPU!计算机史上迎来第三个性架构IPU,瘫痪男子大脑植入芯片触觉恢复
被誉为英国半导体之父的Hermann Hauser曾经这样说:“在计算机历史上只发生过三次,第一次是70年代的CPU,第二次是90年代的GPU,而Graphcore就是第三次。” 他所指的正是Graphcore率先提出的就是为AI计算而生的IPU(Intelligence Processing Unit),这项技术甚至让一个长期瘫痪的大脑植入了芯片,使得患者能够再次感受到触觉。
内存墙是阻碍AI芯片性能提升的关键,因此计算架构的创新变得更加重要。不过,这其中大部分的架构创新都是在已有的架构基础上。Graphcore联合创始人兼CEO Nigel Toon在ASPENCORE主办的2019 CEO峰会期间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表示,Graphcore开创了全新的处理器类型IPU,它是一种专为机器智能设计的人工智能处理器,可以满足人们对高效易于使用的人工智能处理器需求。
除了资本和学术界的认可外,Graphcore还获得了一些知名人物如DeepMind 的联合创始人 Demis Hassabis、剑桥大学 Zoubin Ghahramani 和 Uber 的首席科学家 Pieter Abbeel 以及 OpenAI 的 Greg Brockman、Scott Grey 和 Ilya Sutskever等人的支持,他们都认为需要转向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电脑。幸运的是,他们有机会看到这个未来,因为Nigel Toon伸手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硅片——这是他用于说明他们最新发明——一块比一般硅片更大的、更亮丽的小小奇迹,这正是在去年底推出的一块包含240亿个晶体管、高达125 teraFLOPS运算能力,以及数百兆字节RAM和1.6 GHz速度运行能力的人工智能处理单元。
创建这家公司并非偶然,其两位共同创始人Nigel Toon和Simon Knowles拥有丰富经验。在2002年,他们共同成立了Icera,在2011年被英伟达以3.7亿美元收购后不久,他们开始思考下一次创业,并最终决定在2016年成立了Graphcore,如今,该公司已经扩展到伦敦、剑桥、北京、Palo Alto以及Oslo,并计划今年底将员工数量增加至400人。
那么,为何IPU能引起如此多关注?答案很简单:它代表着全新的处理器架构。这不是普通加速器,也不是ASIC;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GPU,而是一个专门针对深度学习任务设计出来的新型设备。这使得它成为一种灵活且强大的工具,有助于解决目前深度学习模型训练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即数据通信与提升数据使用效率的问题。通过其独特设计,比如1216个核,每个核有自己的内存储储量,以及通过BSP协议进行通信,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效率,让模型可以快速训练并进行实时操控,同时功耗也相比传统设备降低了一半以上。
虽然提高带宽是个挑战,但通过all-to-all总线实现任意核之间高速访问,以及通过IPU-Link联结多个芯片组成集群,再加上BSP协议协调跨核间通信,使得这一点变得可行。而对于超大规模AI 训练应用,Graphcore开发了专门用于连接几千甚至几万颗IPU 处理器互联工作环境——叫做POD,每个POD 中集成了 IPUGateway 芯片,其中包括 IPUs-of technology 可以把大量Ipu 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分布式系统。此外,由于Poplar软件栈提供编译工具/编译代码映射到不同的位置定义交换与同步时间,使得整个系统更加易用且具有足够灵活性,不仅适合算法工程师,而且无需担心复杂通信问题就能轻松操作。
总结来说,与其他竞争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MIMD结构开始。
第二,将模型放置在处理单元内部。
第三,大规模并行化,同时保持高效率沟通网络。
即使这样的硬件同样适用于推理和训练,它们依旧能够提供卓越性能。然而,最难的事并不只是研发独特产品,还要赢得市场认可。因此,对于未来的几个月里,图像识别、大规模数据分析等密集场景将成为图像识别核心业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