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家电市场如同小商品批发市场般安静背后藏着何种故事

家电厂商们在这场大促中究竟在想什么,又在做些什么?天猫和京东公布的成绩单虽然表明了创纪录的增长,但为什么绝大多数家电企业却表现得如此平淡?

据观察,今年双11家电“国补”政策与主要厂商的双向让利共同创造了最近五年来价格最低的情况。从空调到冰箱,再到电视机、洗衣机和厨电等产品,主销品均被认为价格过于便宜,即使比出厂价还要低。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一部分中高端精品家电出现强劲反弹。

不少企业和经销商透露,从十月中旬开始,一级能效爆款和精品家电就出现了阶段性断货情况,而这些断货并不限于某个品牌或产品,而是涉及主要品牌的主销产品持续性断货。这意味着即便在一些大型电子制造公司看来,今年双11仍然是热闹的一天。

随着“国补”政策实施,一线市场上的消费者了解到了购买家电可以获得20%补贴,以及剩余时间有限,因此加速提前消费。此外,“国补”结束后的紧迫感也推动了消费者的决策。

不过,对于这一年的双11来说,有变化也有亮点。众多厂商仍然面临转型压力,其中包括:

国补政策带来的价格让利和优惠促进了一批品牌企业和精品家的销售。

家電市場熱度與新舊消費熱情旺盛,但競爭激烈。

市場競爭與消費變化顯著,比起傳統電視等大家電,更偏向清潔電器、生活電器;同時價格戰打败了創新,只有拼價格而非利潤下的搶奪用戶。

因此,這一年雙十一的大贏家並不多,大多集中於各個品類TOP3強或TOP5企業及品牌。而渠道則以阿里、京東為主角,加上拼多多與蘇寧易購,也依舊活躍。但鄉鎮市場上的大量經銷商因無法享受“國補”,已半個月未開業。

為什麼這一年雙十一的家庭電子市場不像過去那樣熱鬧呢?這可能是由於整體消費疲軟,以及從618至今逐漸下滑的情況。在疲軟之下,无论是电子制造公司还是零售商,都不会再像往常那样投入巨资,而是采取精准投入,不热闹但有效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