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智慧民航发展,安防建设需强化:天津智能交通信息网引领未来
在“智慧民航”主题的第十六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上,民航局副局长吕尔学提出,加快运行监控网建设,并推广人脸识别、无纸化出行等技术。智慧机场成为国内民航业追求的目标,其安全管理理念走在安防领域的前列。
智慧机场建设呼唤智能安防
作为高安全场所,机场是最早采用安全防范系统的领域之一,对安防产品性能与运营服务都有苛刻标准。因此,机场的安防应用及安全管理理念都走在安防领域前列。机场安全建设少不了智能监控、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支持。智慧升级不仅提高自身运输能力,也为用户带来更好体验,提升形象和业务水平。
民航发展为安防企业及技术提供巨大空间
近两年,我国机场建设如火如荼,网络不断扩张。而随着技术发展和实际需求,airport 安全 防范正在得到逐步升级。就 安全 系统而言,每个 airport 安全 发展越快,其先进度越高,这将为 安全 行业带来更大的商机。
《通用航空“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500个目标 airports, 预计2020年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增量超过400亿元。在未来的航空发展中,我国潜在 airports 建设需求达2000多个,有广阔空间。而据目前情况看,我国通用 airports 建设有望超预期。
同时,在 安全 支出方面保持高增长趋势,以应付日益增长威胁,无论是飞行区、航站楼还是生活区均建有完善的安全 防范 系统确保旅客持续高效航空服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十三五”时期我国 智能 airport 投资规模将达到174亿左右。在新安全形势下 智能 安全 防范 系统正在成为保障 airport 安全 的基石。
airport 建设数目以及投资快速增长对 airport 智能 安防 技术需求拉动颇为可观,以人脸识别例子来说截至2018年8月已累计示范应用于国内70个 airports 的618条旅客安检通道覆盖全国80%以上的大型重点 airports,并且随着 airport 进一步智慧化 人脸识别 市场 应用仍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可以说 未来一段时间 我国 民航 发展势必 将 为 广大 安保 企业 和 大数据 云计算 生物识别 智能视频 等 新 技术 提供巨大市场 开发 空间 和 难得历史机遇。
结语:智慧 民 航 建 设 工作 正 在 火 热 进行,但受限于各地区经济状况差异不小:年吞吐量千万以上的大型 airports 自身经营良好,可依靠盈利完成改造;中小型则资金不足等原因待提升。但无论如何,security 是刚需,与“智慧 民 航”进一步发展相伴,将迎来广阔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