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一年的股份回购计划结束后,美的股价仍旧徘徊于低位。据2023年3月13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该公告披露日期,起始于2022年3月10日的回购股份方案已经完全实施完毕。公开资料显示,在这段时间里,美的累计回购了4855.89万股,这占公司总股本的0.6927%,最高成交价为60.05元/股,最低成交价为48.08元/股,而总支付金额达到了26.37亿元。
尽管在短线内通过回购利好获得了一定影响,但整体来看过去一年间美的股价并未显著上涨,并且只在少数几天达到过该价格,大部分时间都维持在50元/股左右。这反映出除了短期内的一些操作外,对于长期价值投资者而言,其信心并不足以驱动他们增加对美的股票持有的决心。虽然时至今日,美依然是中国家电市场中的领跑者,但考虑到家电市场需求日益饱和,以及其所推广的大众化产品线,即所谓“第二条曲线”的B端业务尚未展现出应有的实力,因此投资者对于增持或减仓变得犹豫不决。
尽管如此,从业绩规模来看,美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地位。但是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在2021年第四季度到2022年的第三季度之间,每一个季度报告中,都有明显增长迹象:18.4%、9.5%、1.1%以及0.2%,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其主要营收来源点暖通空调和消费电器业务增速下滑直接相关。在财报中可以看到,上半年两大部门分别贡献了832亿及663亿人民币给公司总收入,其中暖通空调和消费电器分别占比45.57%及36.31%,同比增长8.94%及7.87%,但这些数字远未能复制往常那种双位数甚至更高增速。
这样的情况并非由于缺乏努力,而是在于相关市场红利逐渐消失,使得各大企业只能争取存量市场份额。在空调行业尤其如此,一项数据显示,在2022年全渠道销售共计5714万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销售额仅增长0%. 在此背景下,不仅仅是美,也包括格力、海尔智家的其他竞争对手们面临相同的问题。数据表明,在前九个月期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零售份额都出现了下降,与去年的相似水平相比各自下跌了3-5%.
随着白色家电领域走向换新时代,不再像曾经那样被新品驱动,而转而成为存量替代时代,由此引发行业巨大的挑战。如果想要继续实现可观盈利,那么需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此时虽存在行业行情压力较大,但净利润表现还算可观。例如,在首三个季度里,加上原材料成本调整后的毛利率稳步提升,以铝价格为例,该金属三月期合约价格从3516美元/吨暴跌至2776美元/吨,是一系列正面变化之一,这些变动带来了经济效益上的积极作用。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方面也是难题,那就是费用控制。一方面借助上游产业链成本下跌之便,将管理费等偏刚性支出削弱;另一方面,如同海尔智家的做法一样,“持续推进数字化变革”,提升营销资源投放精准度与效率,以此作为长远策略进行调整。而无论如何,只要费用无法无止境地降低,那么必须找到新的生机点才能让资本市场相信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已将自身业务板块分为了五大战略事业群——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其它先进储能技术以及数字化创新,其中智能家居代表C端商业模式负责养活企业,而工业技术等四个事业群则构成了那被称作“第二条曲线”的B端战略布局。不过,要想真正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就必须展现出这一路线图背后的想象力与潜力。
因此,当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时,即便董事长方洪波提出了启动第二引擎加快机器人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先进储能等重点产业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建设计划,但实际效果如何还需时间检验。不过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有一些项目如楼宇科技及机器人自动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数字创新也展示出了快速增长潜力的希望。而中央空调领域,它们确实在国内取得了第一名的地位,为未来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支持。但同时不得忘记这个领域竞争激烈,而且其他竞争对手如格力的工业产品也正在积极拓宽自己的视野范围,所以即使拥有优势也不容忽视挑战。此外,对于To B业务来说,要想真正超越传统C端单一模式,则需要不断探索差异化优势,并结合当前热潮进一步提升营收比例,使之成为公司未来关键驾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