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地铁二期规划建设中,12条线路和263公里的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完成后,首都地铁的总里程将达到1374公里,这对安全至关重要。国家应急管理部与团中央合作,将“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荣誉授予了17号线06段,这是北京地铁建设领域的独一无二认证。
智慧技术,如“智管云”和“可视化交底”,在这项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手段,施工情况实现了实时监管,从而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为何17号线06段能够获得此殊荣?正是在借助这些信息技术,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并创新标准化管理体系,使得地铁建设更像观看VR剧,以展示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一切都归功于项目经理朱占魁,他经常使用手机上的“智管云”APP来查看施工现场的情况。
这个APP配备了116个摄像头,每个角落都有覆盖,无死角视频监控,让所有监管人员随时随地掌握现场状况。在望京西站及太阳宫站至望京西站区间工程中,由于车站换乘通道设计复杂,以及暗挖长483米,最宽处达14.9米的大断面,对周边环境扰动极为敏感,用什么保证这项如此复杂工程的安全并确保日后运营万无一失?
朱占魁和李辉采用的是手机实时监督,利用智能信息传递隐藏问题并优化无纸化流程。他们与软件公司合作研发出集视频监控、隐患排查、数据分析为一体的手机应用,将互联网加到施工中,使之成为现实。
这种系统实施后,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迅速制止了违规行为。当杨涛发现火花四溃图像,他立即打电话给值班技术员,并赶到现场。原来,一名工人试图违章作业,但被检测出,因为他知道他们正在直播。
不仅如此,“智管云”还可以分析数据来预测潜在风险,因此它成了项目中的金钟罩。此外,它提供趋势图表和即时更新分析,为动态、智能、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提供支持。以前需要两天时间才能统计大量数据,现在只需点击几下就能看到结果。
这样的系统让整个项目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而不是简单依赖纸张办公。在过去,如果要整改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一整天,现在只要轻触屏幕就能上传并处理问题。不论是谁,都无法逃避责任,也没有机会推诿,因为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所有进展。如果构建中的任何隐患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那么整个过程都会受到影响。但是,在这个新的时代,没有人敢忽视这些警告信号,而是变得更加谨慎,确保所有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消除了潜在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