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作为一所以研究为主的高等学府,其数据驱动的科研成果和创新能力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然而,面对“假洋牌”问题,即一些品牌通过模仿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设计、包装甚至是营销手法,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慕思股份”)作为中、高端软床产品的主要生产商,如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其高端定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慕思股份于2022年6月23日成功登陆深交所主板,上市前便因被指控为“假洋品牌”而遭受了不小的风波。在上市后的经营过程中,又因为IPO募投项目延期而受到资本市场上的质疑。此时正值2023年上半年,尽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9亿元同比下滑12.81%,但归母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15.31%。虽然利润相对增长,但慕思股份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仍旧不尽如人意。发行价格为38.93元/股,上市当日收盘价56.06元/股,次日即达61.67元/股高点后,便开始震荡下跌至今年8月底收盘价36.90元/股,与发行价格相比依然低迷。
要做到这一点,对于追求高端定位的企业来说,更是考验其创新能力和市场策略是否能够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期待。在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人们对于舒适性和健康性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而床垫作为居家必需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睡眠质量和身心健康。
据尚普咨询2023年1月调研显示,在2018-2022年的五年里,慕思股份连续五年保持全国高端床垫销售额第一,这表明它在这个领域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从2020年的快速增长到2021年的稳步增长,再到2022年的平稳增长以及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下滑,我们可以看到慕思股份面临着多方面挑战。
首先,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加息及通胀等因素影响海外经济环境,使得终端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受客观因素影响,也使得市场需求恢复缓慢。此外,由于渠道订单下降,以及公司终止直供欧派苏斯品牌业务,这些都是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0%左右、归母净利润增幅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产品来看,上半年床垫收入11.46亿人民币同比减少10%,床架销售7,272万人民币也出现了10%以上的负增幅。这两类核心产品占据了总体收入的大部分,因此它们的销售情况直接决定了整个公司业绩水平。沙发、床品及其他产品也是如此,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小幅度负增势态。
此外,由于取消与欧派家居直销合作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成为业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2019年9月至今,大型家具零售企业欧派苏斯一直是慕思集团最大的客户之一,但是随着两个大户之间业务关系变化,该项业务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对当前业绩造成了一定压力。而这也让人不得不思考,当行业内某个巨头改变合作伙伴时,不仅会带动原有的供应链调整,还可能引发更广泛范围内的一系列反响,有时候这种调整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预期效果,因为这样的转变往往涉及到资源重新配置、成本重组乃至甚至文化融合等多方面考虑,而这些转换过程自身就是一种风险管理需要进行精细化处理的事情。
最后,由于我国软床行业CR5比例较低且竞争格局分散,加之境外品牌进入门槛较低,并且传统渠道以经销模式为主,使得国内厂商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研发创新能力,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更好睡眠体验的心理诉求,同时应对来自各种新兴或老牌竞争者的挑战。这就意味着未来,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营销策略上,都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升级,以维持自己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这也是一种无形资产积累,它既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也包含员工培训与团队协作能力建设,以及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推进新产品开发等内容,将这些元素有效整合,将是一个长远发展计划中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