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6日,海尔智慧楼宇成果暨新品发布会在青岛召开,展示了低碳建筑管理平台、自主创新“楼宇大脑”以及节能型技术等三大创新成果。这些操作虽猛如虎,却也夹杂着对前端海尔智能家电的宣传,以“秀肌肉”的方式诠释智能生活方式。
然而,这样的发布会已见多次。此外,通过黑科技增添未来感,为消费者讲好故事,是推动销售的关键。不过,现在消费者是否轻易买单仍是个问题。海尔不再仅限于家电业务,其集团公司已有67项投资,对外扩展产业链布局。
智慧楼宇是这种纵向一体化布局的一部分,它们输出了关于智慧生活的蓝图,并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更多楼宇步入同行。但行业自身规模和上下游覆盖领域决定企业生长空间。尽管如此,新业务开展需遵循行业特征和规律,而智慧楼宇似乎并不容易飞起,从目前看更像是卖家的狂欢。
新的技术硬实力必然存在,但新事物往往吸引聚光灯,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引发媒体关注与大众跟风踩。而且,大部分人未亲身经历过,只能依赖商家蓝图想象。这些环节需要新技术支持,这些新技术是否待进一步打磨则不得而知。
本钱与效率之间关系需仔细处理,而目前看来,一边是地产生意,一边是技术研发,都需大量投入。这对于企业经营或许会带来压力。在房地产领域,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周期结束和销售刺激政策影响,不太景气,与楼宇智慧无直接关联,因为换房子不是因为智能化火热就随便换的。
关于场景化监控,如出入口、电梯、停车场等涉及多个场景,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真正的智能生活应该是组合效应。而且,要做好一个领域就不容易,更别提这么多场景了,还要考虑场景适配因素,即懂得同时既要懂技术又要懂场景。
此外,像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只能预知总有一天将破冰爆发,但无法预期何时实现,或许还可能有意想不到惊喜。但这个时间不可期,我们不能排除它是否真的能带来我们想要的智慧生活,就像之前VR一样气势如虹后被寂静所吞没一样。一开始高潮迭起后,最终还是回到平静状态。
当然,也或许现在相关技术已经成熟,只不过对于海尔而言,或许谨慎一些可能更好一些。中年的海尔似乎不甘心遭遇中年危机,在不断探索突破自己。在老本行家电市场看,海尔称得上龙头,但由于存量博弈难以提升利润增长。此外,由于国家统计局显示我国家用电器零售额下滑17.3%,短时间内环境难以改变,将波及到销售业绩和市值增长潜力。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有些地方虽然热闹但确定性较低,比如《互联网+:O2O商业生态破局与重构》书中的观点指出纯粹家电企业无法进入“世界品牌百强”。这主要与产业结构有关,而非能力大小。当国内家电市场也没有纯粹企业时,可以提高整体想象力但风险增加。此外,不确定性的因素包括行业收益增长空间、市场集中度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以及持续大量资金投入响应变化,同时避免资源浪费落伍掉队的情况发生,对于资本来说更倾向于确定性高的地方投资人也不怕踏空,他们认为什么时候才能变现再行动最为理想德国克诺尔IPO突破千亿市值证明制造业企业多元化成功后市值反应显著当前看来智慧樓宇承载前端IOT梦想分两层面连接硬件人的生态链路第二层连接服务的人类生态链路
最后,在国内智能家居市场CAGR达15.8%预计2025超8000亿元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全面爆发困难一方面体现在本地化需求不同区域差异化需要兼顾另一方面产品迎合当地风土人文需要兼顾刚需改善需求这是做到的容易却做好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