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光代表反复强调大模型落地应用的重要性以推动北京智能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丰富智能仪表资讯

北京市代表、民建海淀区委主委、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晓光。

1月23日,北京市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现场采访了北京市代表、民建海淀区委主委、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晓光。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4年着力做好十一个方面工作,其中第三方面就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更好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大力支持产业数字化。提升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和基础底座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在政务、医疗、工业、生活服务等领域应用,保持人工智能研发应用领先水平。

对于发展人工智能,赵晓光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我们需要加强的一个是算力,另一个是对发展方向的理念,即产业方向应该在哪里?目前,对于在先进制造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全世界都没有很好的破题的方法,我相信,在北京扎实的基础下,我们能率先破题,抢占科技制高点。”

本次上会,赵晓光带来了《关于“以大模型落地应用促进北京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和《关于“增强青少年健康素质,引导体育健康消费”的建议》两份建议。

据了解,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已形成产品门类品种比较齐全,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工业体系,但尖端科研、高端测试分析、新兴产业仍需依赖进口,是全球第二大仪器仪表进口国。当前,以美国为首国家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收紧,大型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扩张。“长期以来,我们缺少试错机会,一旦推出要5-10年才能受到市场认可。”

赵晓光认为,大模型可以为我们的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她建议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创新开发,“依托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大力支持培育集研发制造一体的大型企业”。她还提议打造产业集群,“围绕国家科学装置与制造业基地,与整机制造龙头企业及典型用户合作,将设计解决方案与维护服务相结合”。

最后,她提出了几项具体政策建议:“优化支持政策,如制定国产替代政策;鼓励国际合作引入国际先进技术;鼓励京津冀地区深度参与大模型开发与应用。”她的目标是建立以北京为中心的一片具有竞争力的华北地区。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希望能够实现从被动接受到积极创新的转变,从单一产品到完整生态圈的升级,并最终成为全球智慧设备供应链中的领导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不断学习其他国家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最终实现自主可控的大型设备产出。这将不仅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也是一个科技成就的象征。

标签: 智能装备方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