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大促,天猫、京东相继公布的成绩单,虽然没有发布具体的交易额等数字,只是表示取得“创纪录”的增长。但是,家电圈注意到,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的状态和表现,却显得很安静! 是双11大促对于家电市场和消费的刺激作用,一步步衰减了,没啥价值了?还是家电厂商们对于双11的作用和认同感下降了?或者说,双11对于家电产业存在哪些不可言说的隐患与问题?
家电圈掌握的信息显示:今年家电双11大促,家电“国补”政策,加上主要厂商的让利,最终创造了最近5年以来“价格谷底”,包括空调、冰箱、电视机、洗衣机,以及厨房用具等主销产品价格均让很多人都感觉,“真的是太便宜!比出厂价还要低”。
其中,一大批中高端精品家庭用具出现强劲反弹。多位家庭用品企业及经销商向我们透露:自10月中旬,大促启动以来,这些爆款商品均出现阶段性断货情况。而且,这种断货不是个别品牌或产品,而是主要品牌主销商品持续性断货。
也就是说,在不少家庭用品制造商看来,这一年份的大促依然热闹,有许多宝贵机会。特别是在国家补贴政策实施之后,一线城市居民知道,他们可以享受20%购买奖励,所以提前赶在年末之前进行购物。
具体来看,大促期间,有变化也有亮点。众多制造商仍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
第一,大规模补贴加持之下,全行业销售量普遍增加,对于能效高品质产品尤其如此。
第二,本次活动展示了一场全面竞争战,不仅需要优秀产品,还需精准营销策略以及完善渠道网络。
第三,从热卖品类变化可见,即清洁器械与日常生活必需品取代传统大家居电子设备成为焦点;同时竞争手段未创新,只拼最低价,让利最大限度牺牲利润以吸引用户;此外,无论何种发展趋势,都有稳定性的特点,没有像往常那样遭遇巨浪,而更倾向于紧密肉搏。
因此本次赢家的数量有限,以各类头号品牌为主,同时关键合作伙伴,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发挥核心作用。此外,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小玩意还有拼多多与苏宁易购,但乡镇级小型零售店铺因缺乏国家补贴资格已半个月无动静。
那么,为何今年如此安静呢?
一方面,因为消费者疲惫不堪,此消彼长使得整个行业气氛冷淡。在这种情形下,无论生产方或零售方,都选择精准投入而非盲目扩张。
另一方面,由于预期已知将会有大量换新计划推行,因此参与程度自然降低。
当然,更深层次原因则在于两极分化现象明显,不仅成功者成果丰厚而失败者生意惨淡,而且整体热度随之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