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个安静背后藏着惊人的故事。除了海尔、美的等少数大企业在11月12日如期发布了双11业绩战报,大多数家电企业却保持了沉默,他们似乎对今年双11的大促不感兴趣。
不过,天猫和京东公布的成绩单显示,他们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而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的表现,却显得格外低调。这让人不得不问:是双11大促对于家电市场和消费的刺激作用正在逐渐减弱?还是家电厂商们对双11的价值认同感下降?或者说,双11对于家电产业又隐藏着哪些不可言说的隐患?
据了解,今年家电行业通过“国补”政策与主要厂商之间达成的一种共赢模式,使得主销产品价格达到历史最低点。从空调到冰箱,再到电视机、洗衣机等,一切都在价格谷底徘徊。而且,一批中高端精品家电出货量出现强劲反弹。
尽管如此,在许多人看来,这并非全然没有热闹气息。尤其是在“国补”政策实施之后,一线市场上的家庭和用户加速提前消费,以享受20%国补。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是经济相对疲软的情况下,也有很多品牌仍然面临转型压力。
具体来说,这年份的双十一,有变化也有亮点。首先,“国补”政策带动了一波销售高潮,使得品牌企业及精品家的销售额增加,同时1级能效产品占比快速提升,让大家眼前一亮。
其次,由于竞争愈发激烈,不仅要拼产品,还要拼服务、营销执行力以及渠道完善性。此外,对目标用户进行精准覆盖也成为关键所在,因此本次双十一更像是一场长期较量,每个参与者都必须准备好付出代价。
最后,在这个过程中,最终获胜的是那些品类TOP3或TOP5强大的企业,以及那些掌握国家补贴资格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以及拼多多与苏宁易购。而那些未获得国家补贴资格的小规模经销商,则被边缘化,只能望而却步地看着生意消失无踪。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在这样一个看似安静的情况下,也掩藏着复杂的情形与潜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