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行业的竞争中,制程与良率是双刃剑。IBM最新的2nm工艺技术突破引发热议,提醒业界5nm处理器已经进入大规模市场化阶段,而三星和台积电也正推进3nm和2nm工艺的研发。然而,除了先进制程之外,芯片良率同样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产品成本和质量。
一颗合格芯片意味着1.5亿美元净利润,因此提升良率对于芯片制造商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一次生产过程需要通过前期研发、后期验证并经过风险试产,最终达到一定标准才能量产。这一过程对良率要求很高,大多数情况下要达到85%以上才算可行。但这并不意味着80%或90%都是不合适的标准,每个公司都有自己定义的合格线,并且还需考虑良率的一致性。
不同类型的产品,如消费级手机、汽车等,其制造流程和指标各异,这也影响了最终的良率水平。虽然较低的良率可能会导致成品质量问题,但它与产品合格率有所区别,其中包括封装测试环节,对于整个设备来说更为关键。
提升芯片良率不仅可以减少成本,还能被视为摩尔定律延伸的一种方式,即通过提高效能降低成本,使得更多用户能够享受到高性能但相对廉价的电子产品。此外,在超越摩尔定律(More than Moore)的发展趋势下,更优化电路设计、系统算法以及异构集成成为新的追求方向之一。在这个背景下,不断提升非最先进制程中的芯片 良率,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有效路径。
尽管如此,将提高芯片 良率视为首选并不意味着研发新一代制程就没有价值。事实上,它们都是半导体产业链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些研究工作往往涉及极其复杂且昂贵的情形。不断地进行这样的研究确保了行业不断前进,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竞争力。不过,从经济角度来看,如果只从提升 良率来看,它可能更具实际效果,因为许多应用场景根本不需要如此先进的人造微观结构。而此时,此类投资则显得有些“怪路径”——既耗资巨大,又难以保证成功。但是,对于那些追求领先地位并希望维持国家安全的人来说,这些投入却是必要且振奋人心的事情。
总之,在半导体行业中,不仅要关注新技术,而且要重视现有的制造能力,以确保每一次生产都能产生可靠、高效并且符合预期需求的大批量商品。这场持续不断的心智挑战,是所有参与者必须面对的一个自我激励机遇,让他们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大环境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