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视觉:中国中部工控产业新标杆的初步成型与加速发展
在全球产业高度集中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掀起新一轮工业化进程。作为工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目前,全球具备现代化工业的国家大约20个,其中以美国、德国、日本、中国为代表的4个国家约占世界比重的60%。
为了取得市场及技术先机,这些主要工业化国家都发布了各自的工业战略,如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推出“科技工业联盟”,中国发布“智能制造2025”,英国制定了“2050年英国制造业战略”。
随着这些策略实施,全球自动化设备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在2019年,全世界共计2150亿美元用于购买自动化设备,而这一数字同比增长3.4%。其中,自动化设备类别占据了四分之一以上市场份额,而电力传输设备和马达等则分别占据三分之一。
然而,在高端领域,我国本土企业仍然依赖于西门子、三菱等国际巨头。而我国产业替代呼声日渐高涨。本土企业如汇川技术、新松电子、埃斯顿等不断引领国产替代进程。
江苏省特别是在南京市,是中国工控市场的一颗明珠。南京不仅拥有300多家工控企业,而且其产业分布相对均匀,与广东等省市形成鲜明对比。江宁区、江北新区和栖霞区是南京地区推动工控发展的三个引擎。
通过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即新型电子信息、高端智能装备、二次元材料生物医药以及节能环保新材料,以及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未来网络等领域,加强区域协作,以培养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加快万亿级产业链并轨成型,为实现万亿级工控产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政策层面的支持也是推动这场转型升级之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政府通过《中国制造2025》这样的规划,为我国产业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并且促成了不同区域之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使得南京地区形成了一极三区多点发展格局,从而加速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地标性项目。
总之,无论是从政策还是实际行动上看,都展现出我国对于提升自身在全球智慧经济中的地位有着坚定的决心与清晰可行性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