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信公布了2023年第一期定制版Cat.1模组招募结果,满足优先测试条件的芯片均为移芯EC618,而模组封装则由四家厂商完成。乍看这不过是一则通稿,但细看,背后却藏着一个震惊人心的消息——相关模组价格大幅降至18.3元/片。这一价格下跌,不仅让市场哗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蜂窝物联网市场结构和未来趋势的热议。
众所周知,蜂窝物联网市场呈现金字塔结构,其中产品分为高中低三个速率,每种速率对应不同的应用需求。一般来说,这些产品的价格与其性能相匹配,以维持一种平衡。但现在,主打中速率的Cat.1产品模组价格已经接近主打低速率的NB-IoT产品模组,这让人不禁思考:Cat.1是否会开始侵吞NB-IoT的市场?同时,对于刚崛起的小型化5G RedCap而言,又是不是又一次被压倒?
通过对比中国电信2022年8月发布的一份数据,上述这一价格不到半年已下跌了8元。尽管供货厂商不同,但很明显的是整个蜂窝物联网市场中,Cat.1产品的价格下降趋势十分明显。这一趋势,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到底该模组产品能降到多低?
尤其是当我们将这套信息与更低性能的NB-IoT模组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二者的差距仅在4-6元之间(以同样来源于中国电信此前采购过的一批NB-IoT模組作为对比)。这样的情况,让人难以预测,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谁将占据上风。
当然,我们必须指出以上所有讨论都是基于中国电信定制版Cat.1模组招募结果,并非整体市场价位。此外,由于目前还没有详细了解到具体原因导致如此大的价格变化,因此无法准确判断这个决定是否会影响其他供应商或者整个行业。
然而,从长远来看,即使两种技术在成本上接近,但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优势。在综合考量的情况下,即使两个技术在成本上非常接近,后者也很难因此被侵蚀。如果只考虑短期内单纯经济效益,那么即便如此,小型化5G RedCap仍可能面临挑战,因为它需要更多时间来成熟和普及。而且,它们还要面临4G网络退役的问题,以及基站部署不足、信号覆盖不够以及成本问题等挑战。
总之,无论如何,此次事件都显示出CAT 1在当前蜂窝物联网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应用企业连接成本的大力减轻。在这个数字经济成为国家发展重点方向时,更好的连接技术意味着更强大的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坚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