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观察】小熊电器在营销上补齐了不足,但研发缩水却引起了担忧。相比之下,弱化研发可能对小熊电器的影响会更大。
10月28日,小熊电器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业收入增长16.29%,毛利润35.8%增长,同时前三季度净利润27.24%同比增长。
产品增长主要来自母婴、家居新兴品类和传统壶类、锅煲类。渠道方面,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稳定增长,而拼多多、抖音等新兴渠道和线下传统渠道增速较快。
营销上,小熊电器通过创意营销,将产品从厨房搬到稻田、大草原玫瑰花田,借用秋日概念推广不同场景美食搭配,甚至将与李佳琦合作计划在“双十一”。
然而,小熊电器一直面临问题,没有财报显示得那么乐观。它以独特外观设计和人性化功能著称,但近年来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有多个型号被打上不合格标签。
虽然2022年第三季度销售数据好,但自2020年以来销售持续下降。市值从200亿跌至90亿以上,从高点165.90元跌至63.85元,股价下跌超过一半。
作为创意小家电龙头,小熊曾坚持多样化策略并利用线上红利成功。但目前行业趋于平缓甚至降温,小熊似乎偏离了注重研发和消费体验的重心。在市场竞争中,它似乎有些着急,一方面是维持股价高位困难,一方面是在产品力创新力优势逐渐弱化的情况下是否能保持核心优势,不可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