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电器致力于营销短板补齐 研发缩水影响安卓市场app体验

【蓝科技观察】小熊电器在营销方面补齐了不足的短板,但研发费用缩水却引发了一些隐忧。相比之下,如果弱化研发,对小熊电器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10月28日,小熊电器发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营业收入达到了8.5亿元,同比增长16.29%,毛利润增长35.8%。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4亿元,同比增长27.24%。

小熊电器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母婴、家居等新兴品类,以及壶类、锅煲类等传统品类。在渠道方面,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表现稳定,而拼多多、抖音等新兴渠道和线下传统渠道由于基数较低增速相对更快。

从财报来看,小熊电器确实有许多积极变化。在营销上,小熊通过创意营销活动,如邀请明星檀健次代言,并推出秋日系列海报宣传,将产品与美食融合打造12种秋日味道,这一方式刷了一波存在感。此外,小熊还计划在“双十一”与李佳琦合作,市场和股东们对四季度销售数据充满希望。

然而,近年来的相关财报和新闻显示,小熊电器面临着问题不断,没有如预期那么积极乐观。小熊以其独特设计和人性化功能著称,但自疫情后,更将产品定位放在年轻一代微需求上,以工业设计和多功能给用户带去优质体验和生活价值。这是公司持续向上的要素。

虽然管理层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启动了全新品牌战略定位,但目前拥有60个产品品类500个SKU,却没有取得之前酸奶机或打蛋器那样用口碑质量拉动销量效果的效果。大部分款式销量不过两位数,只有少数高销量商品达到千余件。而且近年来,在研发投入上逐年减少,从2021年的5.53亿销售费用到2022年的3.68亿销售费用增加至四倍,而研发费用的占比却不断降低至3.9%。

此外,有关小熊电子产品质量的问题也频繁出现,不仅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名,还有大量投诉涉及漏水、漏电、起火以及售后服务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也让股价从200亿跌至90亿,使得市值下跌超过50%。作为创意龙头企业的小熊似乎偏离了注重研发并关注消费者体验的初心,现在需要坚持初心,加强研发攻坚力,以维护核心优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