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车行业正处于技术转型的浪潮中,向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国内“造车新势力”层出不穷。据36氪报道,大华旗下的零跑汽车计划完成25亿元A轮融资,目前已完成20亿,由上海电气领投,兴业证券及老股东红杉资本等跟投。A轮融资后,零跑汽车的投后估值将超过80亿人民币,将正式步入“独角兽”行列。这一成就是大华从零开始进军汽车行业的结果。
除了大华股份,还有海康威视也踏入了这条道路。在2016年,他们成立了杭州海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而在2018年世界移动大会期间,高新兴物联宣布加大战略布局,并发布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解决方案。
安防企业跨界造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近年来,全 球经济收敛,对于视频监控市场增速放缓,这使得安防企业不得不关注这一趋势。利用自身技术和经验优势进行跨界成为许多企业选择的一条路径。而智能汽车以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被安企看好,它成为了跨界的新起点。
为了推进智能汽车发展,在2018年1月7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我国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50%,到2035年中国将率先建成全球范围内的智能 automobiles强国。此举得到了相关部委积极推动下,有望进一步提升智能自动驾驶系统(ADAS)的渗透率。在这个背景下,与智慧交通息息相关的安防产业将显著获益。
事实上,在“造车”方面,安防企业具有先天优势:由于现代传感、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与智慧交通紧密相连,其中涉及多项关键技术与监控有关。凭借在监控和智慧交通领域先进技术和经验积累,一些安防企业已经研发出高精度、高灵敏度ADAS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泊车、碰撞预警、疲劳驾驶监测以及其他多项功能。
目前,不少安防企业正在逐步迈出脚步:零跑发布了S01两门四座纯电动轿跑;海康参与了一项课题取得阶段性研究进展,而高新兴则与众多知名公司合作,如欧洲领先的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美国加拿大运营商以及吉利和比亚迪等。
对于这些跨入“造车”的安防巨头来说,他们面临着挑战——不是仅仅能制造出一个产品,更要制造出满足消费者需求并获得市场认可的大型项目。一路走来,我们期待他们能够如何应对挑战!